今天我想唠唠自己咋被「看不懂」这事儿折腾得够呛,咋靠说人话翻了身。这事儿可太有共鸣了,我相信你们不少人肯定也栽过跟头。
一、这玩意儿写的啥玩意儿?
事情得从上礼拜说起。我那会儿正琢磨着给自家小项目加个新功能,顺手就点开一份官方技术文档。好家伙,那词儿拗口的,句子长得能绕地球三圈!满屏都是「抽象」、「实现」、「架构」、「协同」……读完三行,感觉脑子像被门夹了,嗡嗡的。
我当时的反应:
- 瞪大眼睛使劲看:仿佛再盯一会儿字就能自动蹦出意思来
- 内心疯狂咆哮:“能不能讲人话?!”
- 手指头烦躁地敲桌子,活像个在算命的半仙儿
那感觉,就像拿到了一本外星人写的手机说明书,教你用脑电波操控——完全抓瞎嘛
二、一顿折腾全是瞎忙活
不服输,我非得搞明白不可。
试了三个傻办法:
- 硬查资料:网上搜那些高大上的词儿。结果是,一个词儿能扯出十个新词儿,窟窿越补越大,脑瓜子彻底懵圈。
- 硬问高手:群里找大佬请教。人家叭叭一顿输出,名词飞得像子弹,听完我更觉得像个傻瓜,没好意思接着问。
- 硬着头皮死啃:把文档复制出来当经文念,指望着奇迹降临。只在电脑屏幕前留下了一张生无可恋的脸。
折腾了小半天,屁用没有。感觉自己像个被关在玻璃房里的小强,看得见光明,就是找不到缝儿爬出去。
三、咦?这么一说不就懂了嘛
就在我准备摔键盘关电脑的时候,手机突然蹦出个系统更新提示。那提示写的,巨直白:“我们要给你的手机加点新功能!放心,点‘安装’就行,几分钟搞定。”
我像被雷劈了似的,灵光一闪:
- 这份更新说明,它怎么就能让我一秒懂?
- 因为它不装!因为它就说人话!因为它把复杂事儿当成了邻里闲话!
一拍大腿,对!为啥非得跟自己过不去,去生啃那些绕来绕去的玩意儿?把它变成人话不就得了!这叫“翻译”?不!这叫“降维传播”——把高大上的东西给我扒拉下来,放到地上讲!
四、撸起袖子干:逼自己说人话!
说干就干,把那份天书文档重新打开。
我的操作:
- 揪名词:把所有看着就腿软的词儿圈出来(比如“异构数据源聚合”)。
- 找‘人话替代品’:“异构”?改成“不同地方的”! “聚合”?改成“堆一块儿”! “数据源”?改成“存数据的仓库”!这玩意儿不就变成了:“把不同地方仓库里的货堆一块儿整明白”!
- 切长句:那种一个逗号都没、读两遍就得喘口气的句子,咔咔几刀劈成短句。把“为了优化在负载均衡条件下的资源调度效率而进行的动态分配”改成:“东西太多分不过来了?咱们搞个动态分配,让活儿不压身,干得又快又”
用的家伙什儿也简单:
- 一张草稿纸画线乱写
- 记事本文本工具狂记
- 实在卡壳了,就当给家里啥都不懂的表弟解释,逼自己蹦白话
干着干着,发现这事儿像玩拼图游戏!拼着拼着,那原本一团乱麻的破文档,我竟然能顺畅地读下去了,甚至还能哼个小曲儿!
五、真香定律虽迟但到
等我按照自己这套“人话版”去实操,效率噌噌往上涨。原来被卡住的地方,现在就像捅破一层窗户纸,啪一下就通了!
更有意思的是,我把这份“人话版翻译”分享给群里俩一样被卡住的小伙伴。结果?
- 平时特爱端着的王哥,发了个满地打滚的表情包:“老铁,这么一说我就悟了!”
- 一直静默的李姐回了俩字:“感谢!”(这在她那儿基本算放烟花庆祝了)
最有说服力的来了:之前看我啃文档一脸迷茫、眉头皱成川字的急脾气老板,刚才路过瞥见我的“人话版笔记”,居然破天荒地来了句:“嗯…这个写得挺清楚。”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可把我乐坏了!
六、回头看:绊脚石变垫脚石
回头看掉坑里又爬出来的全过程,我真切体会到了:
“看不懂”这东西太普遍了,它像个透明门帘,你以为没东西,冲上去就给你撞个眼冒金星。关键点在哪?就在我们老以为是自己笨,是它们写得不够接地气!
白话翻译,不是偷懒,是“翻译”! 它的价值在于:
- 撕破障碍:把那些高高在上、装腔作势的知识拉下神坛,让它变得亲近。
- 节省人命:省下你在那绕圈圈的宝贵时间和宝贵脑细胞。
- 真能干活儿:懂了就能上手,省了无意义的抓瞎,直奔目标。
下次再碰上那种“每个字都认识,合一起就懵逼”的玩意儿,别犹豫,别怀疑自己。逼自己一把,掏出大砍刀——翻译! 把它变成你能消化的东西,变成邻居大妈都能听明白的“大白话”。你信我,只要肯去翻来覆去地说人话,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知识点,都能被你驯服。
从“这啥玩意儿?耍猴儿?” 到“~不就是那么回事儿嘛” 这种拨开云雾的感觉,比啃完一本巨著还爽!别怕费事,别怕显得low,能把东西整明白,那就是真本事!以后遇上拦路虎,记住:给我翻!狠狠地翻!翻成人话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