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硬盘找素材时,突然看到个1966年《奥特曼》的纪录片文件夹。这老古董画质糊得像打了马赛克,但意外发现了导演金城哲夫的工作笔记扫描件。我寻思反正周末闲得发慌,干脆捣鼓点好玩的——试着还原他们当年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土法特效。
塑料膜和电风扇的龙卷风
开场先捣鼓最经典的科特队基地破坏场景。纪录片里轻飘飘提了句“用聚乙烯薄膜”,我立马冲下楼买了最大号的垃圾袋。结果刚铺开就傻了:这玩意儿软趴趴贴在地上,活像块烂泥巴。
蹲地上折腾半小时后突然开窍:翻出媳妇卷头发的旧风筒,绑在扫地机器人背上当移动鼓风机。又把薄膜边角料剪成碎条,用鱼线吊在天花板。等风筒呜呜一吹,碎条疯狂抽打微型建筑模型,配上电风扇卷起的粉尘——龙卷风真让老子搓出来了!就是吸了满嘴灰,呛得直咳嗽。
- 鱼线缠太多差点变盘丝洞
- 扫地机器人撞翻三座模型楼
- 事后打扫两小时
怪兽发光眼是个手电筒
看资料说巴尔坦星人眼睛用自行车灯,我翻箱倒柜找出露营用的头灯。结果往模型脑袋里一塞:好家伙,跟矿工下井似的!亮得能当台灯使。
想起笔记本上潦草写着“烟盒锡纸”,赶紧拆了包中华。把锡纸揉皱塞进眼眶,头灯往后挪半寸——光线从密密麻麻的褶皱缝隙里漏出来,居然真有种诡异的光晕效果。就是怪兽脑壳里飘着股烟味,闻着像在烧烤摊拍特摄。
薯片桶毁灭大楼
最绝的是大楼倒塌的拍摄土法。按金城导演的备注,我往乐事圆筒里塞满掰碎的苏打饼干,套上硬纸板做的楼房外壳。镜头从下往上拍,左手慢慢抽筒底,右手拿镊子往外夹碎片——饼干渣哗往下掉的时候真唬住我了!
结尾手贱想加个爆破镜头,对着薯片桶点了根香。结果纸壳瞬间烧穿,苏打饼干轰地炸了满天花板。现在厨房地上还嵌着芝麻味儿的水泥渣,媳妇回家差点让我睡阳台。
穷酸出了新境界
折腾完瘫在沙发上翻笔记,发现段铅笔写的小字:“东宝的南斯拉夫合作方说我们像拾荒者。但摄影机拍出来的,不正是孩子们眼里的真实么?”
突然就乐了——当年剧组连泡沫板都按毫米省,现在某些网大烧几百万做五毛特效。原来最野的创新不是烧钱,是把垃圾袋剪出银河系。等周日把阳台薯片渣扫干净,我得再去淘淘那些发霉的胶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