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那张出招表的时候
昨天给闺女收拾玩具房,翻出来个老古董——《小朋友齐打交》的光盘盒子,压箱底快十年了。闺女眼尖,一把抓过去问:“爸,这是啥游戏?” 嚯,这一下子勾起我童年回忆了!我随口跟她吹牛,说老爸当年可是街机厅一霸。结果这小祖宗来劲儿了,非缠着我当场演示给她看。我老脸一红——早忘光了!只能赶紧掏出手机,搜“小朋友齐打交 出招”,头一个蹦出来的就是那张贼详细的出招表攻略。
第一次试水惨不忍睹
我赶紧把出招表存手机里,兴奋得不行,感觉自己又变回那个游戏厅小霸王了。立马插上手柄,选了个戴帽子的角色(表格里写他招式最帅)。对照表格,第一个大招写着“↓↘→+拳”,我搓得手指头都快冒火星子了,那角色就在原地傻站着抽筋似的抖了两下。
问题出在哪?
- 表格速度写得贼快,我手指头跟不上节奏;
- 按键“轻拳”“重腿”分得细,可手柄按键硬得很,情急之下全按成重拳了;
- 闺女在旁边看得直打哈欠:“爸爸,他怎么老在挠痒痒?”
不服输,再来!
我这老脸挂不住!把闺女哄去看动画片,自己关书房埋头苦练。这回学乖了,专门找了个出招简单的小红毛当靶子。就练那招最基础的“→→拳”冲拳。结果不是冲过头撞墙,就是拳头没抡出去光跑步,十次能有三次成功就不错了。
真·实践发现:
- 表格里“同时按”仨字坑死人!手柄按键硬,同时按?基本上就是狗屁;
- 方向指令“↙”这种斜角,搓慢了变下蹲,搓快了变跳跃,气得我肝疼;
- 最坑爹是那招“空中←↓→+腿”,我跳起来找方向键那功夫,早被电脑一拳锤地上了。
摔手柄后的顿悟
折腾了一小时,闺女敲门问我是不是在书房打架。我瘫在椅子上怀疑人生——这破表能用?气得差点把打印纸撕了。冷静下来想想不对劲,当年街机厅哪有表可查?不都瞎搓出来的?
重新进游戏,干脆把出招表丢一边。回忆小时候感觉乱搓,重点是感觉角色的发力点:想前冲拳?就快速前推两下立马按拳;想把人踹飞?就趁对方倒地时往下捣鼓方向再踹。成了!虽然放不出大招,但简单拳脚组合打得电脑直不起腰。闺女看得拍手笑:“爸爸好厉害!”
血泪总结
老实说,网上那份出招表基本属于摆设。招式名字倒是唬人,可实际操作起来,不是指令模糊就是要求反人类。我理解作者收集辛苦,但没考虑到十几年前的老游戏机硬件差异大,更没想过如今手柄的手感千差万别。
真要玩这老古董,扔掉表格,自己瞎按才是正解!每个角色就挑一两个顺手的招式,重点找手感节奏:打两拳接个扫堂腿,或者前冲踹一脚,比硬凹什么“神龙摆尾”实在多了。费那劲背出招表?不如多练练怎么让角色别自己绊倒——真的,这游戏角色自己撞一起也能掉血!
闺女问我打赢没?我指着屏幕里两个小人互相挠痒痒:“赢了!爸当年就这么赢得!” 善意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