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网上有人说写姐姐弟弟雨后小故事超级简单,只用5步就搞定。我一琢磨,这玩意儿挺有趣,不如自己试试,看看是不是真的这么神。平时我就爱写点小故事,但总觉得开头难,这回正好记录下过程。
第一步:观察雨后场景
昨天下了一场大雨,早上起来阳台还湿漉漉的。我一屁股坐在阳台椅子上,点根烟,边抽烟边看楼下的两个孩子。那个姐姐约莫8岁,弟弟5岁的样子,他俩在水坑里打闹,姐姐拎着弟弟的衣领,泥点溅得满脸都是。我就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心里嘀咕:这不就是现成的素材嘛雨后的泥土味儿飘过来,湿漉漉的空气挺清新,我赶紧在本子上乱画两笔,写了些关键词—— "泥水坑"、"姐姐拉弟弟"、"笑声满院子"。就这么搞了半小时,灵感一下子来。
第二步:设定姐弟角色
直接硬想太难,我翻出手机照片反复看。定了姐姐叫小芳,弟弟叫小明,都是普通名字好记。姐姐得是那种护犊子型的,弟弟调皮捣蛋鬼。我拿起笔在本子上涂鸦:姐姐总唠叨弟弟别乱跑,弟弟偏不听。雨后嘛加了点细节——姐姐担心弟弟滑倒,弟弟反倒觉得水坑好玩。写到这里,差点卡壳儿,烟抽完了去续一根,回来改了改角色互动,总算成型了。
第三步:动手写初稿
没瞎等,直接打开电脑新建文档。照着本子上的关键词开写:雨后,小芳和小明在院子疯玩。小明要跳大水坑,小芳一把拽住他喊 "别摔了!",小明一扭身挣脱,泥点子溅了姐姐一身。小芳气得脸通红,小明哈哈大笑。写到这里,手速快如飞,半小时就搞定500字的小故事。内容糙得很,语言啰里八嗦,但总算有个框架。停下时,脑子都转冒烟了。
第四步:润色修改
写完初稿,我自己读了一遍,写得啥玩意儿?姐姐说话太凶,改成温柔点;弟弟的笑声加点儿调皮劲儿。我逐句推敲,比如 "小芳气得脸通红" 改成 "小芳假装生气,眼底却带笑"。折腾了四五遍,总算顺溜些。中间忍不住去冰箱翻零食,吃块饼干回血,再返工改结尾。一句是 "雨停了,阳光洒下来,姐弟俩手拉手回家",这收尾才带感。
第五步:分享并反馈
改好后,直接发给小区里的老李看,他是带孙子的老手。老李回我微信: "你写的跟真事儿似的,就是姐姐那段太假,我家孙女不这样温柔。" 我琢磨一下,又调调细节。然后转给侄女小佳读读,她笑疯了说 "这小明跟表弟一个样儿!" 这么一轮分享下来,故事更有生活味儿了。我合计了一下,这5步做下来,真就把个雨后小故事捣鼓出来了,总共也就花了两个钟头。
搞定后,我瘫在沙发上喝口水。回想起来,这法子挺管用,但开头观察场景最关键——没那实地感受,写出来干巴巴的。现在嘛那故事就搁我抽屉里,准备以后讲给孩子们听。回头想想,学网上那套路没错,可也得自己动手摸爬滚打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