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歌堂是哪里的特色?揭秘瑶族千年古寨南岗村

早上六点天还没亮透我就从清远市区开车出发了,导航定到连南南岗千年瑶寨,结果半道上下错高速口,绕了半小时盘山路才看见寨门。老远就瞅见山腰上密密麻麻的吊脚楼,跟梯田似的摞在云雾里,轮胎压着青石板路哐当响。

找不着北的进寨之路

扛着相机包刚下车就被个穿绣花褂子的老太太拦住,非收我80块门票。掏钱时瞥见票根背面印着“耍歌堂文化体验”,心里琢磨总算找对地方了。往寨子里刚走十米就懵圈——石头台阶七拐八扭的,家家门口晒着红辣椒黄玉米,黑木头房子长得都一个样。逮住个抽烟筒的老大爷问路,他指指山顶咧嘴笑:“今日歌堂嘛去铜锣坪!”

撞上祭祀大场面

呼哧带喘爬到山顶平地,好家伙!二十多个老头顶着插满野鸡毛的头冠,红腰带扎着牛皮鼓,围着三米高的竹幡杆转圈跳。有个白胡子大爷突然"呜喂——"一嗓子,吓得我手机差点掉地上。旁边戴银项圈的阿妹看我慌里慌张的,塞给我半截糍粑说:"这是请盘王先祖哩!"

    那些颠覆认知的细节:
  • 神杖头上绑的彩色纸条居然是百家米袋裁的
  • 长鼓舞跳到高潮时有人往地上摔酒碗
  • 戴牛角头饰的师公突然掏出智能手机录像

最绝的是祭牛头环节。七八个汉子哼哧哼哧抬出比脸盆还大的水牛头骨,眼窝里塞着红布团。我刚举起单反想拍,旁边穿黑褂子的管事猛拍我后背:"莫拍先祖哟!"慌得我差点被自己口水呛着。

寨子深处的鸡毛蒜皮

看完仪式溜达到寨尾,撞见俩老太太坐门槛上绣腰带。红棉线在靛蓝布里穿来穿去,绣出的狗牙纹跟门票上印的一模一样。厚着脸皮问能不能拍针脚,老太太直接抽走我相机:"后生仔手抖咧!"自己对着绣框咔咔按快门,拍完还指点我:"要蹲着拍才显纹路嘛"

下山时饿得前胸贴后背,钻进家吊脚楼改的饭铺。老板娘端上竹筒饭正嘀咕怎么没肉,她"啪"地揭开盖子——糯米底下埋着腊野猪肉!啃着肉问起上午的祭祀,老板娘擦着桌子笑:"那些唱调子穿花衣的老头?全是坡脚村的退休教师!"

返程前的糟心事

憋着泡尿找厕所差点没急死。明明挂着洗手间牌子的木屋,推门进去竟是卖银镯子的铺子。老板娘看我夹着腿原地转圈,憋着笑指指后山:"杉树林后头有茅棚!"踩着满地鸡屎冲进去,差点被木踏板缝隙下的百丈悬崖吓晕。

下午四点开车出寨门,后视镜里闪过个骑摩托的瑶族小伙,车头挂着祭祀用的野鸡毛头饰,蓝牙音箱大声放着抖音神曲——耍歌堂的牛皮鼓声好像还混在里面咚咚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