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个在美食街点单,张嘴来了句“螺shī粉”,对面广西小妹噗嗤一乐,我这张老脸唰地红了。回来立马翻字典,好家伙,蛳字底下标着俩拼音:sī和shī。当场傻眼——合着我半辈子都在瞎念?
一、字典翻到冒火星
把书架上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全薅下来,摊满一桌子啃。发现个怪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蛳字条里,明晃晃只标sī,但拼音输入法打“luosifen”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螺蛳粉”!更绝的是播音系教材《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里,白纸黑字印着“螺蛳(sī)粉”。我捏着三本书在窗边抽了半包烟,满脑子都是“这字成精了?”
二、方言区老表拯救计划
凌晨两点连线柳州朋友,开着免提逼他念十遍。话筒里传来暴躁的桂柳话:“丢!螺sī粉螺sī粉!哪个讲shī老子捶他!”转头又打给美食纪录片导演,他刚拍完螺蛳粉工厂:“组里语言学顾问特意强调,央视播音员都念sī!”说着发来段采访原声——老师傅扯着嗓子喊:“我们螺蛳(sī)粉的蛳是虫字旁!”
三、自创土味记忆法
瘫沙发上琢磨到天亮,突然拍大腿蹦起来:撕日历的撕字不就是sī?当场编出个口诀:
- 虫字旁边一张纸(撕)
- 撕开日历煮粉吃(sī)
魔性地在厨房边煮粉边念叨,我家猫看傻子似的蹲灶台上。等红油浇进碗里时,“螺sī粉”已经像刻进DNA似地脱口而出。
四、菜市场实战检验
今早特地去广西人开的粉店测试,扯着嗓子喊“老板来三两螺sī粉”!掌勺大叔猛抬头:“老乡嗦?酸笋给你加双份!”端着碗的手都在抖——这发音准不准,半勺酸笋见真章!
摸着滚圆的肚子往回走,突然悟了:念错音不丢人,怕的是端着架子不肯查。这碗粉教会我的事,可比酸笋味儿蹿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