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保鸡丁中的宫保是指啥?原来和古代大官有关联

今儿中午点外卖突然馋宫保鸡丁了,正扒拉着米饭,旁边同事小王突然蹦出一句:“你说这宫保到底是个啥意思?总不可能是宫里的保安?”给我问懵了,饭勺悬在半空好几分钟。

第一招:翻菜谱前言找线索

回家就把压箱底的川菜谱全翻出来,蹲地上挨本看前言。好家伙,连续三本开头都写“宫保鸡丁源于清代”,具体谁发明的?要么含糊糊跳过,要么写“传为丁宝桢所创”——这老丁头谁!气得我直拍大腿,菜谱编委们能不能靠谱点!

第二招:百科查证遇乌龙

掏出手机搜“丁宝桢”,百科词条跳出来说他是山东巡抚,我当场就嘀咕:“山东人搞出川菜?这不科学!” 顺手往下划拉到任职经历,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同治年间调任四川总督”!好嘛搞半天人家是西南地区一把手,坐镇四川十来年。

第三招:县志破案记

正琢磨“宫保”这俩字,突然记起老家县志里提过官职称号。连夜视频连线当历史老师的发小,镜头里他叼着烟卷笑我:“宫保是太子少保的尊称!丁宝桢平捻军有功,光绪帝赏的虚衔!” 说着还翻出本发黄的《清史稿》拍给我看,“丁宝桢,赠太子太保”几个字明晃晃的。

真相大白时锅里的油正冒烟:

  • 切鸡丁时想着老丁头在四川总督府厨房溜达
  • 炸花椒那会儿琢磨“宫保”这头衔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待遇
  • 倒花生米突然乐出声——巡抚大人当年请客,桌上指定也有人问“宫保是”

终极实锤在盘底

翻到1983年《中国名菜谱》川味卷,第127页白纸黑字写着:“丁府家厨创制,因丁宝桢获宫保衔,民间称宫保鸡丁”。好么!合着这菜就跟东坡肉一个套路——用大官头衔当代言!

端着刚出锅的宫保鸡丁瘫沙发上,突然脑补丁大人给光绪递折子:“陛下,西南平乱经费申请...” 皇帝朱批:“准了!另赐卿宫保鸡丁一锅!” 噗嗤一声饭粒喷满桌——这宫保鸡丁的宫保,原来是个金光闪闪的古代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