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闲得无聊,刷手机看到珠峰那边垃圾成山的新闻,我心痒痒地想搞点事儿。说干就干,我直接订了去尼泊尔的机票,背着登山包就杀过去了。到了山脚下的大本营,那景象真是扎心:饮料瓶、帐篷废料堆得到处都是,连空气都带股塑料烧焦味儿。我跟几个当地向导聊开才知道,这"everest绿色热点"就是媒体瞎炒作,说珠峰因为环保问题火起来了,结果游客反而更多了,事儿越搞越乱。
这趟实践可不是坐着看戏,我亲手做了三件破事,全是自己一步步摸索出来的。我压根不懂啥保护,就跟个小白似的瞎折腾。
第一件事:亲手收垃圾
看着满地的塑料袋,我就想着动手清理。第一天,我找了个破布袋,蹲在山坡上捡瓶子。结果动作太糙,一个趔趄差点滚下山沟去。向导赶紧拦住我:"你这样找死!垃圾得分类,还得用专业工具。" 我挠挠头,干脆跟当地环保组织搭上线,借了铁夹子和手套。连续干了三宿,我跟几个志愿者一起,从白天到黑夜,汗流浃背地拖回了好几袋可回收物。弄完才明白,热点背后是管理混乱:游客瞎扔垃圾,没人管回收系统,堆得山上像杂货铺。
第二件事:教游客别再添乱
收垃圾不够,我琢磨着源头得堵住。于是在大本营附近搭了个简易摊位,用破烂木板写标语:"别把山顶当你家垃圾桶!" 我扯着嗓子跟路过游客喊话,教他们用可降解袋子装废物。开头没人鸟我,甚至有个老外笑我多管闲事。后来我去蹭登山团的分享会,拉了几张照片出来吓唬人:珠峰雪地里的瓶瓶罐罐都快成艺术品了。大家一看才点头说:"这事真不能拖。" 我还印了小册子,免费送人,弄得手都沾墨汁。
光凭嘴皮子没用,第三件事得动真格的。
第三件事:推动小范围规矩
当地人告诉我,热点发酵是因为管理缺口大。我就跑去找营地管理员谈:"你们得立点规矩,比如限量放游客,垃圾得付费处理。" 人家直接翻白眼:"经费不够,搞不了。" 我气不打一处来,干脆自己掏腰包凑了一小笔钱,租了废物压缩机。弄了个试验项目:每位游客上山前付点环保费,承诺带回垃圾。折腾半个月,团队缩水成我和俩向导,压缩出的废物块堆成了小山,我才搞懂热点为啥烧起来——没执行,全是嘴炮。
实践结束,我拖着老腰回了家,结果发现事儿没完。保护珠峰这事儿倒逼我改了习惯:现在出门旅游,包里随时揣袋子捡垃圾。可悲催的是,那会儿花光积蓄做压缩项目,银行短信狂闪,老婆骂我"脑子进水"。好在当地组织后来借了我的法子,垃圾量减了三成,热点慢慢淡了。回头一想,珠峰热点就是个教训,别光吹牛,行动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