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brt公交车爆炸谁担责(责任方认定与赔偿方案)

那天刷到厦门快速公交爆炸的新闻,心里咯噔一下。这种大事儿,到底谁来背锅?赔钱又该怎么分?越想越坐不住,干脆自己动手扒拉扒拉。

第一步:翻旧报纸找骨头

大清早跑去市图书馆,跟管理员磨了半天才调出十年前的本地报纸合订本。灰尘呛得直咳嗽,蹲在过道里一页页翻。哟呵,事故刚发生时报道铺天盖地,头版全是救援现场照片。可翻到第三个月,豆腐块大小的简讯缩在社会版角落,关键信息跟商量好似的一起失踪了

第二步:拼凑责任链

  • 先揪着公交公司查:车辆年检记录倒是齐全,但维修单上工人签字龙飞凤舞,根本对不上笔迹
  • 转头盯上车辆厂:厂家早被其他公司收购了,客服电话打了二十遍全是机器人
  • 追爆炸物来源:新闻只说"疑似易燃物",派出所当年笔录现在根本调不到

笔记本上画的责任图越扯越长,活像蜘蛛网。政府部门通报里那句"相关方按规处置"被我拿红笔狠狠圈了三个圈——这皮球踢得真够艺术!

第三步:算赔偿糊涂账

扒着法院公示栏找判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找到个类似案例:死者赔八十万,伤者看伤残等级打折。可具体到厦门这事,有人拿到钱时被要求签"不再追究书",有人收到慰问金却不算在赔款里。最扯的是保险理赔,柜台上小姑娘拿着政策文件跟我绕了半小时术语,自己都说不清"第三方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到底哪个该掏钱。

当了一周福尔摩斯的感想

材料堆了半人高,结论反而越查越迷糊。那天下午正挠头,手机突然弹窗跳出条本地新闻——某受害者家属在政府网站发公开信,质问"结案十年为何拿不到全额赔偿"。我盯着屏幕愣了半天神,手指头悬在转发键上抖了抖,最终还是按了锁屏

回家路上拐进便利店买烟,收银台前头排队的阿伯突然回头嘟囔:"当年我表叔就坐在爆炸那节车厢...赔的钱还不够换假肢的。" 玻璃门叮咚关上的瞬间,夕阳正好照在货架上,反光的塑料包装袋刺得眼睛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