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手机,看网上有人聊重庆火锅,说起九宫格的设计特别有意思,我就纳闷了,为啥非得弄成九宫格?这不就是个小格子嘛能有啥讲究?我心里跟猫抓似的,非要自己搞个明白。
我就开始行动了。正好上周公司放了个假,我直接买了去重庆的票,当天中午就到了。下了高铁第一件事,就是奔着解放碑那块儿的火锅店去了。找了一家老店,店门口摆着大锅,热气腾腾的,一看就是真家伙。我跟老板搭话,说我专门来研究九宫格的秘密。老板一听就乐了,说我这城里人不闲着,随手给我指了个位子。
坐下后,我仔细看那九宫格锅底。锅是分九块儿的,中间最深的,边上一圈儿浅点儿。服务员把火点上,汤底开始冒泡了。我赶紧掏出小本本,记下来观察到的细节。锅烧开后,老板招呼我尝鲜,我一边吃一边问。他告诉我,这设计可有来头儿,不是随便搞的。
研究路上遇到个事儿
第二天,我又跑了另一家店,想多收集点儿料。结果在那儿碰到个当地的老头儿,看我拿着本子写写画画,好奇地问我在干我解释说,就想弄明白九宫格的秘密。老头儿哈哈大笑,说他年轻时在火锅店打过杂,懂点儿门道。他拉着我坐到角落,一边抽烟一边掰扯。
- 第一个理由:分锅控温
- 第二个理由:防串味儿
- 第三个理由:省料省水
- 第四个理由:好看好摆盘
- 第五个理由:讲究传统风水
老头儿说,这九宫格是个大火候控制器。中间那块儿火力最大,温度能飙到爆,适合煮毛肚、鸭肠这种硬货;外圈的格子,火力小点儿,煮青菜、豆腐皮就不会煮烂。我当场试验了一下,把块牛肉片丢中间,果然瞬间就熟透了,旁边煮的绿叶菜还脆生生的。这比整个大锅搅合强多了。
老头儿提醒我闻闻锅气。他说格子分开了,不同食材味儿不会混一起。比如煮肉的在中间,菜放外边,锅里汤底再香,也影响不到各自的味。我还真试了试,煮了一盘臭豆腐在边角,锅里的牛油味愣是没窜过去。不像以前吃火锅,东西一锅炖,全变怪味儿。
老头儿又吐了个槽,说九宫格能省不少料。我半信半疑,回酒店拿尺子量了格子的深度。结果发现,浅格子少加汤,食材也少放,省得浪费辣椒油和香料。老板后来承认了,说这设计省钱省事,顾客还吃得开心。
研究完,我还专门观察服务员上锅。他们把火锅端上来时,九宫格摆得整整齐齐,红油绿菜,视觉上就诱人。老头儿插嘴说,这是从古早工艺学的,以前重庆码头工人多,一锅大伙吃,格子分开看起来不乱。我拍了照,确实比圆锅好看些。
最绝的是,老头儿神秘兮兮地说,九宫格和风水有关。传说古人讲究天圆地方,九格代表九宫八卦图,图个吉利。我本来不信,回京后查了点儿书,还真找到类似说法。以前老百姓觉得这样煮火锅能聚财旺运,所以一直流传下来。
这趟折腾下来,我心里踏实了。实践这事儿不光长了见识,还顺道解了口馋。火锅是吃爽了,但累得我躺了两天。现在想想,干啥都得亲手试,网上瞎扯蛋的真不少。下次大伙儿再聊火锅,我也能显摆两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