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饮鸩止渴说啥危害?用错方法脱困的致命后果

为啥研究这个成语

我这回实践是想搞懂“饮鸩止渴”这玩意儿到底有啥坏处,结果真让自己栽了个跟头。事情是前几个月,我欠了银行八千块信用卡债,每天催债电话吵得人睡不着觉。心里急得要命,就想赶紧找个法子脱困。

开始瞎折腾

我琢磨着要不借点高利贷,毕竟能立马堵上窟窿。于是就找了个私人借贷的,签了份合同,借了一万块,到手当天就还了信用卡。头一天晚上还挺爽,觉得问题解决了,债少了一大截。

结果不到一周,人家就来要利息,开口就是一千块。我慌神了,工资根本顶不住。又跑去借第二家高利贷,凑了钱还上这回利息。接着再借第三家、第四家,像滚雪球似的。

过程里,我还搜了这成语的意思,网上说“饮鸩止渴”就是喝毒药解渴,当时一拍脑袋——我不就正在干这事吗!可没停下来,总觉得撑一撑就能过去。后来一个月过去,我算算账:本金加利息滚到了五万块,比原来翻了好多倍。

后果真致命

最糟糕的是上周,人家催债的堵到家门口,砸门骂街闹得邻居都报警了。我被逼得快崩溃,手里一分钱没有,连水电费都得拖欠。还好我妹帮忙借了点,劝我别再瞎折腾。折腾来折腾去,这成语的本质就是:用错的法子脱困,只会死得更快。

总结下,我从这段经历学到的教训可多了:不能图一时舒服就瞎来,债务问题得找正规银行协商。否则,像那高利贷利息,滚起来能把人活活拖死。现在看啥“饮鸩止渴”的故事,我都心有余悸,回头再研究点别的成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