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最近我在复习古诗词,想考个证书啥的。背词牌名的时候,一堆题目带人名儿,像“念奴娇”这种,一做就错,气死我了。
起先,我硬着头皮刷题,随便乱选。结果十道题错了八九道,全白忙活。心里不服,翻了翻老课本,密密麻麻一堆说明,看得我直打哈欠,没一句管用的。转头又上网搜帖子,别人讲得天花乱坠,什么典故分析、语法结构,整得更迷糊了,还耽误了我一整天的功夫。
自己瞎琢磨三招
心想,算了,靠人不如靠己。我就把错题都整理出来,挨个对比,看看到底哪块不对劲。慢慢地,我发现这些带人名的词牌名,选错是因为太绕了,就是个简单规律。憋了两晚上,泡了杯浓茶蹲在书桌前,终于憋出三招。
- 第一招:抓人名关键字。比如碰到“念奴娇”,我马上盯住“奴”字。平时念惯了,就记住它是讲奴家故事的类型。考试题里出现带“奴”或类似名字的选项,秒选这词牌,保准对。
- 第二招:记几个典型的。我列了常见的,像“虞美人”就是虞姬,“李白体”指李白风格。把这些名字对应的人头儿背熟了,刷题时一看到选项就跳出来,快速勾。
- 第三招:编个小故事联想。像“贺新郎”听着喜庆,我就想成朋友结婚送贺礼的场景。题目一出,脑子马上闪画面,轻松搞对。
拿这三个招直接试了试。开始还有点虚,硬套进去做题,结果刷完二十道题,只错了一道,速度还贼快。整个人爽翻了,就像捡到宝,一下子就开窍了。
再碰到这类题,闭眼能搞掂。分享出来,省得大伙儿瞎折腾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