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早上,打开手机刷新闻,看到一堆火灾报道,烧得惨不忍睹。我就想,得分享点啥预防知识,古人没现代设备,咋防火?肯定有故事!于是翻起资料来,决定查查哪个成语最贴边。
开始搜索成语
我打开电脑,随手搜“火灾成语故事”,跳出一堆结果。点开几个看,发现好多不相关,什么“亡羊补牢”讲羊圈的,不太对口。锁定“曲突徙薪”这个怪名儿,点进去读故事,一下觉得有意思。过程挺折腾,但没放弃。
细细读曲突徙薪的故事
故事是说汉朝有个富老头,家烟囱笔直的,柴草堆得老高在边上。有客人来吃饭,瞅着就提醒:“老哥,你把烟囱弯点(曲突),柴草移开(徙薪),别放那,不然火烧起来惨。”老头儿不信,觉得大惊小怪。结果没过几天,真起火了,邻居扑半天火,烧坏东西一堆。
事后老头儿请客感谢救火的,有邻居说:“该叫提醒你那客人!”老头儿才醒悟,赶紧去请人,赔礼道歉。故事结尾点明:防患未然,胜过事后灭火。古人真有点智慧,不玩虚的,问题一露头就敲警钟。
挖掘古人防火的窍门
看完故事,我琢磨古人咋实际行动的。书上说:
- 他们建房子时,故意把烟囱设计拐弯,少冒火星。
- 柴草粮食堆远点,不放炉灶边当柴烧。
- 村里有人专门喊话提醒,巡查隐患。
现在想,挺简单的招儿,但效果顶事。我就想,放到现代,不就类似睡前检查电器、别堆垃圾在楼道吗?预防这事儿,不分古今。
写下我的实践收获
查完写下来分享,真学了不少。古人不拖泥带水,防火小事也得当回事。我今儿就这记录,希望大伙儿也留点心,别等火烧屁股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