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啥意义?(节气文化解读)

那天早晨翻手机日历时才突然发现,第二天就是大寒了。搓着手哈气的时候突然有点恍惚——2022年一个节气居然就这么悄没声儿地来了?

搓着冻僵的手查资料

吃完早饭顺手翻开笔记本就想记两笔,结果刚写下“大寒”俩字就卡壳了。转头问老婆:“你说大寒除了冷还有啥讲究来着?”她正给闺女扎辫子,头都没抬:“冷就多穿点呗!”得,问了白问。

干脆打开电脑噼里啪查起来。先是翻了几个讲节气的网站,又点开存着的民俗PDF。嚯,不看不知道:老黄历里大寒十五天居然归“由大寒迎春”管!古人管这叫“争春”,跟抢头条似的。

  • 查到《周书》里写“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拍大腿:这不就是冷到顶了嘛
  • 翻农谚截图看到“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琢磨半天才懂“三白”说的是积雪。
  • 最逗是发现古人用“冰方盛,水泽腹坚”形容河面冻瓷实——敢情那会儿就有溜冰野生选手了。

阳台上的节气实践

查资料到中午,脖子都僵了。起身去阳台晒衣服,看见隔壁大爷在院里挂腊肠。突然想起书里说“大寒扫尘糊窗户”的习俗,扭头就冲屋里喊:“闺女!拿抹布帮爹擦窗框!”小丫头举着沾满灰的抹布抱怨:“爸你早说!我新买的盲盒卡片都被灰埋了!”

晚上炖了锅羊肉,故意多放白萝卜。老婆嘀咕“萝卜放太多了”,我舀着汤振振有词:“冬吃萝卜赛人参!老祖宗大寒就靠这个御寒!”结果她连喝三碗,把锅底都刮干净了。

冰箱贴与年历的觉悟

睡前撕日历,2022年那页就剩薄薄几页纸了。厨房贴菜单的小黑板边上,大前年的虎年冰箱贴都褪色了。突然对着冰箱发呆——节气轮回不就跟这冰箱贴似的嘛!贴上去时崭新铮亮,撕下来就成了旧物件。

翻着笔记里记的二十三个节气,从立春的嫩芽拍到冬至的饺子。想起清明冒雨扫墓的胶鞋,小满那天被晒脱皮的脖子,白露清晨踩到的蜗牛壳。节气哪是什么老祖宗的迷信,分明是刻在骨头里的生活密码。城里呆久了,要不是翻日历,谁还记得明天该腌年货、糊窗户?

给笔记本插上书签时,窗玻璃突然被风吹得嗡嗡响。听着风声突然乐了:你看节气多实在,管你封控还是放开,管你年薪百万还是吃土,大寒该冻掉耳朵照样冻,老祖宗的智慧全在呼呼的风里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