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朋友圈炸了
去年2021年开春那会儿,闲的没事刷朋友圈,突然刷到好几条,全是那种“卧槽要打起来了”、“赶紧囤粮”的消息。手机嗡嗡响,群里也炸锅了,各种链接、截图满天飞,看得我心烦意乱。那一刻真有点懵,心跳都加快了,脑子里忍不住想:不会真要出事?
有点倔。越是被这种消息刷屏,越想搞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光看朋友圈能看出全是情绪,没点干货。放下手机,直接开电脑,逼自己别慌,先查。直接打开几个平时相对靠谱点的新闻网站(心里清楚也不是百分百靠谱),重点看了美国、俄罗斯、我们周边的新闻公告和官方发言稿。
- 刷了一圈老美的新闻,核心还是喷俄罗斯,嚷嚷制裁,但白宫自己发的公告,字里行间还是离不开“对话”、“外交”这种词。
- 俄罗斯那边也是嗓门大,演习搞得震天响,可仔细看官方通稿,也没说马上就要跟谁干架。
- 再看我们这边发言人的表态,听来听去,核心思想就一个:大家冷静,有事好好谈。
然后又专门去翻了翻经济方面的消息。发现什么?两边虽然骂骂咧咧,互相制裁,可生意压根没停,石油、天然气照样买卖,大公司之间该合作的项目还是合作。心里就嘀咕了:真要是明天开打,今天还能有心思做买卖?钱袋子可比枪管子实在多了。
为啥谣言传得那么凶?
查了一下午,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冷静下来一想,这种“打仗”谣言传得快,就靠这几点:
- 专门挑你怕的说:打仗多吓人?一说这个,谁不心里打鼓?一害怕,就顾不上分辨真假了。
- 掐头去尾,只给你看最刺激的:把一次普通的军事演习放大一百倍说,把领导人发言稿里最狠的那句话单独摘出来,看着就吓死人,可人家原文根本不是那个意思。
- 蹭热点,博眼球:有些人就是坏,或者为了流量没底线,瞎编乱造,标题搞得像马上要按核按钮一样,点开一看啥内容没有,全是胡扯。
想起来都想笑,那段时间楼下小超市的盐和方便面差点被抢光。隔壁王姨,硬是买了十斤挂面囤家里,结果夏天放车里热得长虫了,气得她直跺脚。
自己的土办法
经过这一通折腾,算是给自己摸索出点对付这类恐慌信息的土办法:
- 深吸口气,别急着转:看到吓人的东西,第一反应先别点转发键。越是劲爆的消息,越要稳一手。
- 找源头:这消息谁最开始说的?是正经媒体发的,还是群聊里蹦出来的?官方渠道有没有说?去源头看看,九成九能发现是添油加醋。
- 看两边:别光听一边喊打喊杀,对立的那方怎么回应?吵得凶,不代表真要动手。
- 看行动:嘴上喊得响没用,实际干了军队大规模调动没?股市、汇率有没有瞬间崩盘?生意还做不做了?这些行动上的信号,比一百篇“专家分析”都靠谱。
对了,那会儿还有个哥们儿,就是被这些传言忽悠瘸了的那类人。他看到“经济要崩溃”的帖子,吓得不行,立马去银行把准备买房的首付取了三分之一出来换成美元现金藏家里。结果?他那点现金窝手里一年,钱倒是没少(但也毛了不少),心心念念的房子?因为首付不够没买成,结果一年后那套房总价涨了小四十万,肠子都悔青了,天天跟我们喝酒念叨这事儿。所以说,恐慌真害人。别看见风就是雨,动动手指多查查,多想想,比瞎折腾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