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今天扛着锄头下地可算把我折腾够呛,不过累是累了点,但看到咱家那块"宝贝疙瘩"——就是你们都知道的,跟大熊猫一样金贵的黑土地——恢复得有点样子,心里是真乐呵。废话不多说,直接把我这阵子实操的保护耕地法子,掰开了揉碎了给你们唠唠!
第一步:搞定"口粮"不能靠化肥糊弄了
以前我也犯傻,觉着化肥省事劲儿大,哐哐往里撒。后来去看了隔壁村王叔那片地,跟石板似的梆硬,把我吓一跳。下决心改!今年开春啥尿素、二铵全锁仓房里了,咱自己动手做"好料"。
- 挖坑屯肥:房后头空地上刨了个不大不小的坑,啥玩意儿都往里堆:院里的鸡粪鸭粪扫进去、厨房切剩下的菜叶果皮扔进去、地里拔的杂草晒干了也填进去,再盖上一层厚实实的土捂着。隔三差五过去翻腾翻腾,那气味儿是有点冲,可眼看着它们变黑、变软烂,成了油汪汪的土坷垃,值了!
- 秸秆还田:去年秋收剩下的玉米杆子、豆秸,直接开着拖拉机突突突地碾碎,铺回到地里。刚开始看着光秃秃的不习惯?别急,给点时间,让它们在地里慢慢"烂",这玩意儿是天然的好被子,给地保暖还能变养料。
第二步:深翻深耕,给黑土松松筋骨透透气
光上肥不够,这地,常年种让它"憋"得慌。我用深松犁下狠劲整了一回。突突突下去,感觉犁头在硬土层里艰难地往前拱,犁上来深层的土明显颜色更深、更湿润,还带着点潮气。关键是不能年年这么狠劲儿翻,特别是斜坡地,容易把宝贝黑土冲跑,得悠着点劲儿,隔几年搞一次深松就行,平时用旋耕机啥的松个表层足矣。翻完土晾几天,看到深色的土坷垃被太阳晒得暖暖的,这心也跟着踏实了。
第三步:不能可着一块地"薅羊毛",轮着种才聪明
跟人干活儿要换班一个道理,庄稼也不能总在同一块地上死磕一种。去年这块地全是大苞米,今年换换!
- 玉米地→大豆田:老种玉米吃地狠,今年就改种大豆。豆子根瘤跟小化肥厂似的,能把氮气变肥料,直接还在地里,省钱又养地!
- 小麦垄间播草:麦子收了,空档期不能闲着,赶紧撒上点苜蓿草籽。这草长起来快,根系发达能抓土,割下来还能喂牲口或者当绿肥翻地里。你站地边上瞅,绿油油的,风吹过去草浪一层层,土盖得严严实实不怕风吹雨打冲走喽。
结果?
忙乎了大半年,蹲地里抓一把土看:手感摸起来更松软了,捏成团一碰又散开。掰开土块看里面,好多细小的空隙,蚯蚓留下的道儿也多了,这就是土壤活了的表现!最直观的是抗旱,今年夏天旱得厉害,旁边老张头那地叶子都蔫了唧,我这片玉米秆子还是挺直腰杆,叶子绿得厚实,浇水间隔都能稍微拉长点。这"大熊猫"伺候好了,它真给你卖力气长庄稼!这仨步骤真没多高深,就看你肯不肯下点笨功夫,咱农民伺候地,得有点长远眼光,对不对?地里刨食儿,地才是咱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