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清早翻地图查资料,就为搞明白那句"二十四桥明月夜"到底写的是哪。网上吵得乱七八糟,有说是瘦西湖的,有说是个虚景,还有扯到杭州去的。我干脆把书架翻得噼里啪响,找出那本快散架的《扬州画舫录》,蹲在窗边一页页死磕。
说走就走的车票
查到下午眼睛发酸,一拍大腿决定跑趟扬州。身份证往兜里一塞,直接打车奔高铁站。站台上啃着面包等车那会儿,手机还不停刷瘦西湖攻略。傍晚到扬州东站,一股湿乎乎的空气糊脸上,得,典型的江南味儿。
在瘦西湖里瞎转悠
第二天天蒙蒙亮就挤进瘦西湖大门。旅游团的小旗子晃得人眼花,我逆着人流直奔地图上的“二十四桥”牌子。到跟前有点懵——就这?一座单拱石桥安安稳稳趴在水面上,跟想象里二十四座桥的宏大气势半点不沾边。逮住个戴红帽的导游问:“师傅,这桥为啥叫二十四桥?”导游喇叭都没关,直接吼:“栏杆二十四根!台阶二十四级!凑数嘛”说完就被大部队卷跑了。
我不死心,绕着桥墩子转了三圈,手指头一根根数栏杆,还真是二十四根。台阶也撅着屁股数了两遍,一级没错。旁边石碑刻着白色大字“二十四桥”,底下挤满排队拍照的大妈。
挖点老料当证据
下午溜回青旅翻包,把压箱底的破笔记本摊床上,对着早上拍的照片猛写:
- 沈括《梦溪笔谈》 里白纸黑字:“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一百一十步,东西七里三十步,可纪者有二十四桥。”
- 清朝人李斗写《扬州画舫录》 ,更是指着瘦西湖说:“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
- 今儿看到的桥是1986年重修 ,但位置基本踩着旧址建的,杜牧那会儿的桥早成渣了。
笔头写得飞起,突然听见窗外老大爷用扬州话吼:“划船的!到廿四桥走不走?”
坐在水边想明白的事
晚上蹲在五亭桥边啃烧饼,看游船挂着红灯笼从“二十四桥”底下慢悠悠穿过去。月光把桥影子剪得又细又长,啪嗒一声脆响,桥洞底下有鱼跳起来。突然就懂杜牧写诗时的心情了——谁管它具体哪座桥!老扬州的水巷子里,桥接桥、水连水,晚上月亮一照,二十四座桥还是四十八座桥,全化成银晃晃一片,可不就是“二十四桥明月夜”么!
回家路上还跟出租车师傅唠这事儿,人家方向盘一打,笑出大黄牙:“我们扬州人从小就知道在瘦西湖!外地人瞎猜呗!”得,石锤砸脚面子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