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奇想
前两天刷短视频,看到个评论说“石头剪刀布倒过来玩”,下面一堆人回“哈哈哈哈”,我当时就懵了——啥玩意儿倒过来玩?还能玩出花来?这玩意儿不是伸个手就完事吗?好奇心一上来,非得自己搞明白不可。
翻箱倒柜的准备
说干就干!家里翻遍了找材料:
- A4纸一张:打印店顺的,崭新!
- 记号笔(黑色):生怕不够显眼,笔头都描粗了。
- 我的黄金右手:吃饭的家伙,画图就靠它了。
- 剪刀:厨房那把开快递专用的,嘎嘣快。
- 透明胶带:粘窗框剩的小半卷,对付着用。
动手开搞
第一步:画! 铺开纸,照着我的手型,描了个大大的剪刀手(V字),再画了个拳头(石头),整个张开的手掌(布)。画工嘛…跟幼儿园小侄女水平差不多,好歹能认出来。
第二步:剪! 沿着我画的歪歪扭扭的线,咔嚓咔嚓剪下来。剪石头的时候手一滑,差点把石头变“矿石”,布的手指头剪得跟猪蹄似的…算了,能看就行!
第三步:贴! 这步最关键——倒过来!拿起我的“剪刀”卡片,试着倒着拿:手腕朝上,手指尖冲下…艾玛,这啥造型?怪里怪气的!不管了,对准白墙,“啪叽”用透明胶带粘上去。同样的,把“石头”和“布”也倒过来(就是整个调转180度)贴上墙。好嘞,一溜三张倒贴怪,齐活!
观察!懵逼!再观察!
我端着下巴站远点一看:
- 倒剪刀(V倒挂):这不就是个圆不隆冬的东西下面戳俩根吗?看着像…像什么?像个屁咧,啥也不像!勉强说…像俩天线耷拉着的机器人脑袋?
- 倒石头(拳头倒立):拳头手腕冲上,这倒像个鼓包的山头,或者干脆就是个馒头?
- 倒布(五指张开倒挂):好家伙,倒着的巴掌,五个指头根朝天,指头尖垂下来…绝了!越看越像…像特么炸毛的鸡爪子!还是被热水烫过的那种!
我对着这面“杰作”墙琢磨了足足五分钟,脑子里全是浆糊——就这?倒过来除了变得奇丑无比,还能有啥意思?玩个锤子?
灵光一现(?)
正想放弃,骂一句“沙雕网友骗人”,眼睛余光瞥到桌上一把叉子…等等!
把“倒剪刀”那两个戳下来的“天线尖尖”…这造型…像不像一把叉子头朝下插着? 脑子里突然闪出“布克叉勺勺”这种莫名其妙但好像有点关联的词… 再回头看看我的“倒布”鸡爪——这炸开的样子…跟个树杈子有啥区别?
卧槽!好像…真能对应?!
强行编规则
结合刚才那点火星一样的灵感,我对着墙上的“艺术创作”,硬是掰出了一套逻辑:
- 倒剪刀 = 叉子:那俩尖尖,代表“否定”、“叉掉”。
- 倒布 = 树杈(布?树枝?算了就叫杈):乱七八糟伸展开,代表“分散”、“存在”。
- 倒石头 = 山(墩子):圆鼓鼓一坨,代表“稳固”、“聚合”。
强行逻辑链启动:
- 叉子 vs 杈子:叉子能“叉掉”分散的杈子,所以叉子赢。
- 杈子 vs 山:杈子(树枝)能“长在”山上覆盖它?所以杈子赢…?
- 山 vs 叉子:山这么“稳固”一大坨,“撞断”个叉子很合理?所以山赢。
等等!这不还是“石头剪刀布”的三角闭环嘛只不过把名字换成了更别扭的“叉子”、“杈子”、“山”!
累觉不爱
忙活了大半个下午,看着满墙的胶带印子和歪扭“艺术品”,还有那套强行硬拗的逻辑…我悟了! 网友说的“倒过来玩”,根本就不是啥高大上的新玩法。
纯属折腾个视觉变形图一乐!或者顶多就是像我这样,换汤不换药,强行给一套新名字,本质还是那套闭环规则。“意思”就是没屁的意思,图个乐呵! 不过你别说,自己撕纸、画画、倒贴,看着自己的“成果”发呆犯傻的过程…还挺解压!今天这傻玩,值了!晚饭后洗碗的时候还在琢磨:规则这东西,怎么玩,还真就是人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