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大麦等禾本科作物的芒能减少为什么重要?3个关键优势解析!

前阵子回老家帮忙种地,在田里割小麦大麦那些禾本科作物时,发现那些芒尖儿老扎手得很,还把人衣服扎破了好几次,我就寻思着,这玩意儿得咋整,为啥非得减少它?琢磨半天,决定自己动手试试,看看能不能弄明白好处在哪儿。

说干就干,我先从种子站搞来了两种种子,一种是带芒的小麦大麦,一种是不咋带芒的改良品种。花了几十块钱买的,就在村东头那块空地上开干了。挖土、播种、浇水,整整干了两天,浑身都脏兮兮的,但也乐在其中。种完就等生长,隔三差五去瞧瞧,记录下苗苗长啥样。

折腾种地和观察

约莫一个月后,作物长起来了,我开始做比较。带上卷尺和小本子,天天蹲田里量长度、数粒粒。 结果发现,带芒的那一拨,收割时麻烦大了——芒刺老是钩住镰刀,一割就卡壳,还掉下不少粒粒在地上。更气人的是,有次我手欠摸了一把,指尖立马戳出血印子。反倒是不带芒的品种,镰刀一拉就顺溜,颗粒基本没少,摸起来还滑溜不扎人。

为了测得更准,我找来邻居老张当帮手,我俩一起收成,秤斤秤、记时间、拍照片,前后忙活了小一周。 记录显示:带芒的收割多花两倍时间,损耗掉快三分之一颗粒;没芒的嗖嗖割完,颗粒几乎全保住,老张还乐呵呵说这活儿轻松多了。这样搞懂点苗头,我就试着实现减少芒的法子——换种子呗。

实现减少芒的关键优势

搞定后,总结出三大好处,就跟捡到宝似的。没芒的作物真省事不少, 优势明明白白:

  • 收割贼快,省下时间人力多挣钱;
  • 颗粒掉得少,产量自然往上蹭;
  • 不扎手不伤身,割草都变安全活儿。

这过程从头干到尾,原来种地也有道道,弄明白啥重要,活儿就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