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喝茶的时候,随手翻了一本老书,看到“一板一眼”这个词,一下子懵了,心里想:“这‘板’和‘眼’到底是啥玩意儿?咋就讲得那么神秘兮兮的?”我是个特爱较真的人,觉得这事儿不整明白,晚上都睡不好觉,就决定自己动手实践一把。
第一步:开干!先查查底细
我立马掏出手机搜了搜,结果看到一堆解释,看得我头晕眼花。啥戏曲、乐理,专业词儿一堆,我根本吃不消。我干脆跳过网上的瞎扯淡,跑去问了个唱京剧的邻居大爷。大爷一听就笑了:“你小子平时不看戏?”我摇头说:“听都没听过!”他拍拍我的肩:“跟我来,咱现场演一把。”
第二步:亲身体验,手脚并用
我们坐到院子里,大爷拿出一个小木槌,教我打拍子。他说:“这‘板’,就是强拍,你得使劲敲,砰的一声!”我照他说的,用力敲在木板上,bang!声音贼响亮,手都震麻了。他又说:“‘眼’就是弱拍,轻点儿碰一下就行。”我试着轻轻敲,啪的轻响,感觉像在挠痒痒。整了三遍,我总算摸到点门道:强拍像打鼓,弱拍像吹气,俩玩意儿结合起来,就成了有节奏的活儿。
可这还不够,我心想“光听大爷说,还是纸上谈兵。”下午我又找了个小朋友当搭档,我们一人打强拍,一人打弱拍,排了个简单的节奏游戏。结果我打“板”的时候太猛,吓他一大跳,他打“眼”时又太轻,我压根听不清。反复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调整到刚刚
第三步:总结关键点,豁然开朗
回到屋里,我喝了口水,沉淀一下心得。整个实践下来,我总算把“板”和“眼”给弄明白了。用个大白话就是两个关键点:
- 关键点一:板就是强拍 — 它是主心骨,声音大、力度强,在节奏里头起带头作用,像打桩一样硬实。
- 关键点二:眼就是弱拍 — 它是个小配角,声音软、动作轻,跟在强拍后头,让整个动作变得圆润流畅。
弄完这些,我心里踏实多了,这俩玩意儿组合起来,可不就是“一板一眼”嘛做事儿就跟打拍子似的,不能太死板也不能太松散。
我还真有点得意,这趟实践比光看书强多了。以后谁再扯这个词儿,我就直接教他打个节奏,保准立马开窍!生活嘛就这样动动手,啥问题都解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