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爱屋及乌的乌到底指什么?避免常见误区解读!

这事儿得从头唠。前两天刷短视频,看见个博主唾沫横飞地讲“爱屋及乌”,说“乌”就是乌鸦,还扯上什么吉祥不吉祥的。我听着就觉得哪块儿不对劲,老话儿里的东西,能这么简单吗?干脆自己翻翻底儿,看看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一、起疑心,开刨根

先摸出手机,直接搜“爱屋及乌是啥意思”。嚯,好家伙!跳出来的解释,十个里头得有八个说“乌”就是乌鸦。“爱你,连带着连你家屋顶上叫的晦气乌鸦也爱了”——这解释看着是挺顺溜,可越琢磨越觉着像个大箩筐,啥都能往里装,就是没说到根子上。这玩意儿出处搁哪儿?心里头嘀咕开了。

我这人轴劲儿上来了,非要掰扯明白不可。转头就扎进书房,把那几本落灰的老字典、《成语词典》全给扒拉出来,摊一桌子。一手翻书页,一手划拉手机查电子资料库,跟考古挖坟似的。翻了小半天,后颈子都酸了,总算逮着源头了!《尚书大传·大战篇》里有句原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这出处总算是叫我刨着了。

二、老书新证,破迷障

扒着这源头往里瞧,问题来了:“屋上之乌”里的“乌”,真是我们常见那“哇哇”叫的黑乌鸦?接着往下抠。《说文解字》这老祖宗的字书里讲,“乌”是“孝鸟也”,点明跟“鸦”字有区别。更早的《小尔雅》里,“纯黑而反哺者”才叫“乌”。反哺啥意思?小乌鸦长大了给老乌鸦喂食!这可是乌鸦独一份儿的招牌动作。

顺着这线头再往深了扯。《诗经》里头,《邶风·旄丘》那句“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后人有注解说,“流离”就是鸱鸮(猫头鹰),也叫鸺鹠,这种鸟浑身羽毛是麻褐色带斑点,压根儿不纯黑!《毛传》和《孔疏》里头提得门儿清:“鸱鸮…其羽不纯黑也”。这跟我查到《尚书大传》里对“屋乌”的解释,完全对上榫头了——“乌”压根不是指纯黑的报丧乌鸦,而是指鸱鸮科的鸟,像猫头鹰!

心里有点儿豁亮了,但还得找人聊聊。碰巧隔天在小区门口下棋,遇着社区图书馆退了休的老李馆长。我逮着他就问:“老爷子,您说老话里‘爱屋及乌’那‘乌’,到底是指个啥鸟?真就是天天‘哇哇’叫那个?”老爷子捻着胡子嘿嘿一乐,来了句老俗话:“‘乌乎夜见,不靓光明。’ 爱屋上乌?那是夜里蹲房顶上‘咕咕喵’的玩意儿,黑咕隆咚看不清也稀罕呐!” 他这一嗓子,更佐证了我那“猫头鹰”的说法。过去乡下,这东西就爱趴房顶、蹲树杈,叫声瘆人,这才有了那句老话。

三、误区现形,敲黑板

摸到这儿,总算把这团乱麻理清了。现在看那些流行的解释,简直是误人子弟!我把网上常见的“乌即乌鸦”版本,归结成三个坑:

  • 坑一:望“色”生义。 看字面儿有个“乌(黑)”,就硬按到乌鸦这黑鸟身上,完全不管古人定义得明明白白,纯黑且反哺的才配叫“乌”。
  • 坑二:张冠李戴。 把鸱鸮科鸟(猫头鹰)的外号“乌”跟“乌鸦”混成了一锅粥,连人家羽毛什么色、生活啥习性都搞岔劈了。
  • 坑三:源头失查。 讲成语压根儿不去翻老祖宗的书,只管用现代那套“顺嘴溜”去曲解原意,愣把鸱鸮说成了乌鸦。

这回折腾下来,“爱屋及乌”里的“乌”,真不是指代厄运的报丧乌鸦,而是古人房顶常见的夜猫子(鸱鸮)! 意思是喜爱一个人,连带着对停在他家屋顶那看上去不祥的猫头鹰都生出好感来。

现在想想,网上那些“大师”,连本正经书都不带翻的,就敢对着镜头信口开河。学问这事儿,最怕的就是“想当然”和“听风就是雨”。自己亲手扒拉、查证、溯源,这点笨功夫,真省不得。挖到底儿,才能真明白“屋上之乌”那点黑咕隆咚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