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超市买菜的时候,看见水果摊上菠萝和凤梨摆一起,标价差了一倍多,一下就给我整懵了。凤梨看着也没比菠萝金贵到哪儿去?导购大姐还一个劲忽悠,说凤梨是台湾来的高级货,不扎嘴不涩口。我心里直犯嘀咕:这玩意儿不就是脱了马甲的菠萝么?
实践第一步:先各买一个回家瞅瞅
掏钱的时候肉疼,三十多块一斤的凤梨跟九块八的菠萝各拎了一个回家。往桌上一搁,说实话真有点傻眼——俩货连纹路都像双胞胎!硬着头皮把俩都削了:凤梨叶子锯齿确实浅点儿,削皮时候手指头没遭殃,菠萝叶子那叫一个扎手,划拉两下手指头就剌出血丝了。
- 菠萝:外皮贼硬,削完还得拿刀吭哧吭哧挖黑眼,果肉黄里透白,凑近闻带着冲鼻的酸劲儿
- 凤梨:皮软乎不少,黑眼浅浅一层,小刀一旋就干净了,果肉金黄透亮,甜香直往鼻子里钻
实践第二步:上嘴见真章
切块装盘,先啃菠萝。嚯!酸得我牙根发软不说,舌头上像糊了层砂纸,赶紧灌水都压不住那股涩劲儿。转头吃凤梨,咬下去满口爆汁,齁甜齁甜的!关键是真不剌舌头,但说实话泡了盐水还是有点麻嘴,导购说的“完全不涩”纯属扯淡。
心里还是不踏实,抄手机就查农科院论文。结果专家实锤:菠萝凤梨根本是一个娘胎出来的!学名都叫Ananas comosus。区别就跟红富士苹果跟嘎果似的——品种不同罢了!市面上那些吹上天的“金钻凤梨”“牛奶凤梨”,说白了就是人类挑着甜品种使劲儿改良的成果。
实践出真相
转头问了个干水果批发的兄弟,人家当场笑喷:“菠萝削狠点冒充凤梨卖,这招早过时!” 现在批发市场都按甜度分等级,甜的叫凤梨,酸的叫菠萝。说白了就是个营销噱头,跟车厘子忽悠成进口大樱桃一个套路!
这趟折腾完算是整明白了:花三倍价钱买的“高级凤梨”,本质就是个精装修的菠萝。 下回再买直接挑果皮金黄的,管它叫啥名字,捏着硬邦邦、闻着甜滋滋的准没错!啥凤梨不凤梨的,省下的钱买斤排骨炖它不香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