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孤生竹和哪篇古诗最配?两首经典同读才够味

有一天,我在翻古诗本子的时候,突然琢磨起“冉冉孤生竹”这句老诗。它出自《古诗十九首》,描写一个孤零零的姑娘等着爱人归来,可等了半天也没人影子。我就寻思着,这诗和哪篇经典古诗搭配起来才够味?要是光读一首,总觉得少点什么。

我先从书架上摸出那本老古董诗集,翻开《古诗十九首》那一页。我读了两遍“冉冉孤生竹”,里面尽是些伤感情绪。我开始搜肠刮肚想匹配的诗。我记起王维的《竹里馆》,写的是竹子伴着月光和音乐的场景,可它太超脱了,像神仙日子,和孤竹的凄凉感觉配不上。我又想起杜甫的《石龛》,但试了试,总觉得差点劲儿,没那股子碰撞出来的火花。

我歇了口气,跑到阳台抽烟时,突然灵光一闪。那首郑板桥的《竹石》,写竹子坚强向上、拼死不倒,不就是最好的搭档吗?我赶紧翻回诗集,找到这两首经典:《冉冉孤生竹》和《竹石》。我先独自慢悠悠地读了一遍孤竹诗,再切换着大声朗读《竹石》。效果来了——一个说悲伤孤独,一个讲硬气不屈服,合一块儿读,心都跟着一紧一松的。

我连忙坐到书桌前,抓起笔记本写下来感受:

  • 第一遍:先读孤竹诗,眼泪都快掉下来。
  • 第二遍:跟着读《竹石》,心气儿就往上冲。
  • 一遍:两首连着来,读着读着,那股子五味杂陈就涌上来了。

这种搭配,说白了就像是吃火锅配冰啤酒,一热一凉,反而更有味儿。

弄完这事儿,我整个人都舒坦了。为啥我对竹子的诗这么上心?说来可笑,上个月我老婆去外地出差,我一个人在家闷头苦熬,整天刷手机发呆。有一天晚上,我翻到“冉冉孤生竹”,眼泪唧掉下来,觉得自己也像个孤独竹竿儿。可再翻到《竹石》,猛拍大腿“对,得站起来使劲儿活”。现在老婆回来还笑话我矫情,但这破诗还真让我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