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我写博客的时候老憋得慌,就是那种脑子一片空白,半天敲不出一个字的情况。你们懂的,就“痛苦ss输出”这破事儿,感觉跟便秘似的,难受死了。每次打开电脑,盯着空白文档干瞪眼,一晚上都熬过去了,结果啥也没产出来。老婆都说我:“你不是爱分享吗?咋跟个木头桩子似的?”这话真戳心。
从零开始尝试改进
我越想越上火,索性把过去半年的实践记录翻出来瞧瞧。以前总是直接开写,结果越写越卡,效率低得像蜗牛爬。于是我决定从头换策略。
第一步,我就先停下所有活儿,对着镜子骂自己一顿:这不就是太急功近利了嘛然后,我拿个笔记本,每天只设定个 tiny 目标——比如写下标题加开头两句话就收工,别强迫自己一下子喷一大堆。这招是从同事老王那儿偷学的,他说写东西就得像吃包子,一口口啃才香。
实际动手的三个笨方法
后来我发现光念叨没用,必须上手试试具体法子。头一个礼拜,我选了个午饭后脑子清醒的时候,固定开电脑15分钟干这事儿。结果,头两天还行,第三天就犯懒了,差点放弃。不过我咬牙坚持,提醒自己:“再磨叽就啥也没了!”坚持一周后,这习惯还真管点用。
接着我琢磨出三个土招来改善:
- 法子1:拆开碎碎写——我把一篇完整文章切成五六个小段落,每写完一小块就溜达一圈喘口气。这样不压人,轻松多了。
- 法子2:搞个破模板——直接用手机上的备忘录,设个傻瓜套路开头结尾中间过渡词,复制粘贴就成,省得空想浪费时间。
- 法子3:拉个监督搭档——我和楼下邻居组了个早起写作群,俩人互相监督打卡,没完成就罚十块钱请奶茶。这招最狠,逼得我不敢偷懒。
试了两周,法子3最难熬。邻居那次出差没管我,我直接偷懒一周。但回头一想,不干白不干,又老老实实捡起来。结果越练越顺手,慢慢地就没那种憋屈感了。
轻松搞定后的日常
最近三个月,我已经习惯这套路子了。以前写一篇像打仗,现在午饭后坐着,半小时就能喷出整篇草稿。对比半年前那个苦瓜脸的我,现在连闺女都说:“爸爸打字跟炒豆子似的!”
对了,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底公司年终报告。老板说我们团队输出太少,我差点被开了。当时硬撑着试这法子,反而成了部门模范。要是早点儿知道,就不至于被扣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