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回家路观众评价如何?分享热评和观影体验感受!

那天突然想看场电影解闷

家里待得实在发慌,手机划拉半天没啥意思,想起朋友提过一嘴《漫漫回家路》挺扎心。得,正好周末没事干,临时起意一个人摸去了电影院。到地儿才买票,周末下午场人还真不少,差点没抢到靠后点的位置。捏着那张薄薄的电影票根,心里还嘀咕,将近俩小时,可别给我整睡着了。

摸出手机,戳开几个常用的平台开始扒拉。这片子分不算低,但也不至于吹上天。豆瓣上标记的人不少,评论里也是七嘴八舌啥都有。心里稍微有了点底,揣好手机嚼着爆米花就进黑漆漆的放映厅了。

熬完俩钟头,喉咙发紧腿发麻

出来天都擦黑了,路灯都亮了。片子是真长,节奏……确实像很多人说的,慢!坐得我屁股发麻,中间有那么几次真想掏出手机看看时间。剧情就是公路片那路子,老实巴交的父亲带着孩子一趟折腾。演员演得没话说,那父亲脸上的沟沟壑壑,孩子眼里的懵懂迷茫,看得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但老实说,剧情就那么回事儿,好猜得很,后头发展闭着眼都能琢磨出八九不离十。 结局落幕后,我揉着发酸的脖子站起来,第一感觉是:终于完了!票钱不算完全打水漂,但也别指望有啥惊喜。

回家路上没闲着,边走边扒拉热评

坐地铁晃悠回家,闲着也是闲着,干脆研究下别人都是咋想的呗。打开豆瓣App,点进《漫漫回家路》的页面,直接拉到评论区那片。嚯!热评里点赞多的那几条,真是跟我想一块儿去了!

  • 点赞第一条戳心窝子:“剧情慢得像拉坏的老牛车,中间差点把我看睡过去两次,全靠演员的脸撑着。结尾五分钟确实有点感觉,但前面的铺垫也太磨叽了!”
  • 第二条太真实: “片名起得真确实漫漫... 导演是想说回家路难?难不难不知道,反正我看得挺难受,坐得腰疼!”
  • 第三条一针见血: “故事本身挺简单,讲得特别沉得住气,画面拍得倒是好看。演技值得夸,尤其老戏骨和那小孩儿,眼神里都是戏,剧情?算了。”
  • 第四条接地气: “看完出来就想喊累!导演能不能拍快点?虽然讲父子情挺戳人的,但也不用铺这么长的路?”

刷着刷着地铁就到站了,脑子里就一个念头:这片子的评论怎么比电影情节还热闹?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温情,有的嫌拖沓,还有夸风景拍得好的,也有骂宣传片诈骗的。

瘫在沙发上,搓着发痒的眼皮

进门甩掉鞋,往沙发里一窝,打开电脑,寻思着把下午的经历和刚看的评论捋捋。一边回忆电影里那个灰头土脸的父亲在尘土飞扬的路上走走,一边翻看手机截下来的几条热评。感觉挺奇妙的——

这电影本身,像一杯泡了很久的老苦丁茶,味儿是有点儿,后劲也有那么一点点涩涩的回甘。但它真正让我提神的,反而是看完后在手机上搓评论那会儿。 看到有人跟我一样坐得腰酸背痛,有人被演技打动得掉眼泪,还有人认真分析镜头语言(虽然我看不太懂)。

片子好不好看,各花入各眼。那路远不远,难不难,爹妈孩子心里憋不憋屈?反正拍出来了,也放进观众眼里心里了。敲着键盘的时候,突然想:甭管电影咋样,回家的路,拍的人,看的人,评的人,心里不都多少惦记着那点念想么? 想透了这点,下午那两小时的腰疼也算值回票价了。关上电脑,睡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