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楼下喝咖啡的时候,碰到一个旧同学,聊起高中时候的事儿,突然就想起那段往事来了。
我自个儿坐在那儿,越想越不是滋味儿,那些破事儿像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转悠。
我开始动手整理记忆
立马回家里,翻出旧相册,还有一堆写过的日记本子。我窝在沙发上,一张一张看照片,翻着翻着就停不住了。
头一个事儿是那年夏天,她跟我说要分手,我连着好几天没睡好觉,整个人像丢了魂儿。
- 我仔细琢磨为啥反应那么大——后来发现是那时候太依赖她,啥事儿都指望对方给方向。
- 再想想现在的生活:工作一团乱麻,老觉得没劲儿,原来是从那会儿就埋下根儿了。
分析完这头一点,我就用手机记下了依赖性太强这个关键。
接着我拉清单搞对比
写完了第一点,我又点开微信,找了几张聊天截图对比着看。以前和现在的对话模式,简直像双胞胎。
- 比如以前她说啥我都跟风,现在老板一句话我也急吼吼地跟。
- 搞了半天,还是没学会独立思考,自己搞事情总拖拖拉拉。
折腾到凌晨,手机电量都快光光,我才整明白第二点是习惯性退缩,总是躲着不去解决。
我试了点儿调整
大半夜睡不着,我干脆爬起来,在镜子前头给自己打气。学着把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说出来,假装是别人在帮我分析。
- 试了几遍,感觉没那么憋闷了。
- 第二天上班时,特地去跟同事吵了一架,硬是没当缩头乌龟。
做完这些操作,第三点才清晰起来:不敢表达,生怕丢脸影响别人。
整完这三个要点,整个人松快了不少。回头看看那些记录,感觉像扫掉了层灰。
现在日常里也学着把想法直接喷出来,工作不拖泥带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