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一大早刷手机,看到蚂蚁庄园弹出个问题问古代婚礼里的仪式是咋整的,给我整好奇了。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干脆自个儿动手扒拉扒拉这老规矩。
翻书查资料阶段
先把压箱底的《仪礼》翻出来,结果满篇“纳采”“问名”看得脑瓜子嗡嗡的。转头去问隔壁退休的赵老师,老头儿一听来劲了,从抽屉里掏出本发黄的《昏礼仪轨》,指着书说:“蚂蚁庄园?那是谐音梗!正名叫‘纳徵’,大户人家下聘礼的规矩!”
照着书里写的开始列单子:
- 玄纁束帛——拿红黑绸缎包成卷儿,没绸缎就用红纸凑合
- 五色丝线——翻出老妈纳鞋底的彩线
- 大雁模型——楼下文具店买纸鸟,总比真大雁好逮
真人实操翻车现场
喊发小儿狗子扮媒人,这货举着纸糊大雁直哆嗦。刚念完“谨以束帛俪皮”的台词,家里狸花猫噌地窜出来,把捆红线的腊肉叼跑了。狗子追猫撞翻八仙桌,铝盆哐当砸地上,吓得对门大妈探头骂:“办白事这么吵!”
重来三遍才整明白:
- 红黑绸得左黑右红摆案上
- 念聘书要扯着嗓子拖长调
- 腊肉必须挂房梁防猫偷
摸出门道
折腾到傍晚总算搞清楚了:这仪式就是个古代防悔婚神器!街坊四邻看着媒人送聘礼,相当于现在朋友圈官宣。那对儿大雁讲究“阴阳配”,红线缠铜钱就是古代转账记录。最逗是书上说宋朝人嫌活雁难抓,直接改塞俩木头鸭子充数——跟咱用纸鸟一个套路!
收摊时狗子揉着磕青的膝盖吐槽:“敢情古代结个婚比代码调试还费劲?”我瞅着满地狼藉苦笑,这套流程折腾下来,光摆道具就得俩钟头,现代人搞这个确实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