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帮表妹开奶茶店选址那事儿,现在想想还觉得腿酸。当时拍胸脯说包在我身上,结果跑断腿才发现,选址根本不是看哪儿人多就行,全是血泪教训。
第一步:纸上谈兵先吃瘪
刚开始特傻白甜,捧着手机地图瞎划拉。专门盯着市中心商圈画圈圈,感觉地铁口+商场门口就是黄金宝地。兴奋地拉表妹去看,结果一问租金差点当场跪下——20平米小角落月租三万八!转让费还得另给十五万。算完账发现,奶茶卖到宇宙爆炸也赚不回本钱。
第二步:腿勤才能捡到漏
后来学乖了,天天骑电动车扫街。专门钻那些老社区新改造的临街铺。早上七点蹲路口数人:买菜大妈、送娃上学的、上班族买早餐的...连遛狗的都记本子上。连续蹲了五天发现,学校后门那条早餐街下午三点就没人了,反而是医院对面巷子全天都有人流。
最绝是有天发现个铺子贴"吉屋出租",打电话一问是二房东。留个心眼跑到隔壁超市买水,跟老板娘唠了半小时才知道真相:这铺子三年换了五家店,上一个开饺子馆的老板还跟房东打过官司!吓得我连夜划掉这条街。
第三步:算钱算到脑抽筋
好不容易相中社区超市隔壁的转角铺,这回学精了:搬个小板凳坐店门口算账。数两天发现,中午白领来买盒饭的队伍排到我们门口,傍晚接孩子的家长挤满煎饼摊。拿着计数器咔咔按:
- 午高峰1小时经过132人
- 带孩子的停留率超60%
- 对面奶茶店5分钟卖7杯
拿计算器按爆了发现,就算做到对面70%的销量,扣掉房租水电还能剩口粮。
憋出大招:
签合同前硬拉着房东去街道办,扒着窗户问拆迁计划。大姐被我问烦了甩出规划图:"三年内这片区电线杆都不让动!"扭头又去供电局查扩容政策,确认能装大功率制冰机才敢落笔签字。
现在表妹小店开业九个月,最让我得意的是:当初死磕来的排水管道真派上用场了!隔壁面包店因为排水不合格天天被投诉,我们后厨哗哗冲地板都没事。昨天她还嘀咕,说对面商场新开了网红奶茶店,但外卖小哥取餐都爱蹲我们家吹空调——毕竟巷子口好停车不抄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