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司南佩真假怎么辨?掌握识别正品的关键方法

今天收拾储藏室翻出一堆旧东西,翻到个挺有意思的玩意儿——青玉司南佩。这玩意儿市面上假货比真货还多,刚好前阵子帮朋友鉴定过几块,把踩过的坑和试出来的方法跟大伙唠唠。

一、起因就是吃了哑巴亏

上个月老同学拿来块玉佩,说是花八千多买的“清代老玉”,让我给掌掌眼。刚上手就觉着不对劲:分量轻飘飘像塑料,对着阳光一照,里头还飘着几缕红丝线,跟老北京糖葫芦似的。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兄弟怕是被宰狠了。果然拿放大镜细看,雕刻的云纹边角全是机器压出来的毛刺,清代工匠要这手艺早饿死了。

二、较上劲了开始折腾

为这事儿专门跑了三趟古玩城。先在地摊上买了块五十块的仿品,又在熟人店里借了块馆藏级正品(老板押了身份证才让我拍细节照)。回家把三块玉摆桌上:假货A(地摊)、假货B(朋友八千块)、真货C,直接开整:

  • 第一步比重量:真货掂手里像捏着块小秤砣,假货A轻得能飘起来,假货B灌了铅似的死沉——后来刀尖一刮,好家伙,底下露白茬了,树脂掺铁粉!
  • 第二步看刀工:真货的司南勺柄转折处像毛笔描的,假货B的刀痕跟狗啃的似的深浅不一,拿指甲抠还能勾出塑料丝。
  • 第三步照光晕:关灯用手电筒贴着照,真货透出青灰色光晕,棉絮纹路像山水画;假货A整个通透明晃晃跟玻璃弹珠一样,假货B直接乌漆嘛黑不透光。

三、野路子试出个土方法

折腾到半夜突然想到个招——哈气测试!真货表面哈口热气,水汽散得特别快(老玉吸水性好);假货A哈气后凝成小水珠滚来滚去(塑料拒水);最绝的是假货B,热气一扑居然飘出股化学味!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做旧酸蚀过的玉遇热会散怪味,这招比啥仪器都好使。

现在朋友那块“八千块”还在我家当镇纸。这行水太深,光看证书钢印屁用没有(假货B附赠的“鉴定书”扫码还能跳官网)。真要买玉记住三字诀:掂手头、摸刀口、哈口气,至少能躲掉九成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