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比萨旅游,顶着大太阳排队两小时才挤到斜塔底下。举着手机想拍标准游客照,怎么摆姿势都拍不正,气得我差点把自拍杆撅了。
一、现场瞎琢磨
本来以为塔基底下埋着什么宝贝才搞斜的,结果绕着围栏转了三圈,发现地基石缝里塞满游客扔的硬币。掏手机查资料手一滑,啪叽掉在水泥地上,钢化膜碎成蜘蛛网。
- 是不是当年修塔的包工头吃回扣了?
- 难不成设计师是个左撇子?
- 该不会比萨人故意搞成斜的好骗游客钱?
二、刨根问底翻资料
晚上回民宿冲完澡,光膀子蹲在行李箱上翻历史文档。老式打印机打出来的PDF文件糊得像芝麻糊,眯着眼瞅见行小字:「1173年8月14日奠基」。
关键线索全在这破纸上:- 刚修到第三层就开始往南歪
- 停工晾了整整94年
- 后来接盘的建筑师把上面几层故意修歪
三、亲自上手比划
半夜越想越精神,拆了包薯片在床单上摆地基模型。原味当硬土层,烧烤味当软泥层,摆到第四层时薯片哗塌了半边。操起卷尺量了量倾斜角度,5.5度斜得跟喝醉酒似的。
第二天专门打车去建材市场,买了袋石膏粉兑水搅和。照着资料里的比例糊水泥墩子,左边掺碎石渣,右边掺细沙。刚晾到半干,掺细沙那边直接垮下来糊了满手。房东看见阳台惨状,追着我骂了半小时。
四、真相大白
查工程报告才破案:比萨这破地方地下全是烂泥巴混着海水。北边的土层像夹心饼干,南边的土软得像芝麻酱。当年挖地基才挖了三米深,相当于把冰箱立在棉花糖上!
更搞笑的是补救措施:2000年那帮专家用钢缆拽着塔身,从北边地基下面掏出来70吨烂泥巴。结果塔跟弹簧似的,慢慢弹回半米多,现在反而比19世纪还直溜点。
临走前八岁儿子听完我的叨叨,啃着比萨饼嘟囔:「你们大人真闲得慌,要我说这塔就该改名叫比萨薯条塔——斜着才方便蘸番茄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