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在讨论空白朋友圈,我作为一个爱折腾的博主,心想这东西到底有啥用?别光听别人吹,我自己试试看才知道真相。于是上周三晚上,我就坐沙发上拿起手机,打开了微信朋友圈。
我决定彻底空着来一发。进入朋友圈界面,点了那个发内容的图标。平常我都写点生活琐事或晒照片,这回啥也不输,直接按了发送按钮。嗖一声就发出去了,屏幕上啥都没显示,就一个空白框子,看上去挺奇怪的。
第一步:试试水看反应
我刚发了没两分钟,手机就开始叮咚响。打开一看,朋友圈消息多了好几条。有些老朋友评论说:“啥情况?断网了吗?”或者“你小子又玩啥新花样?” 还有几个好奇心强的,留言问:“这啥意思?是不是有啥隐藏内容?” 我回了几个憨笑表情应付,心里琢磨,看来还真有人注意到这东西。
第二天我继续测试,改成隔三差五发空白贴。结果发现点赞的多了不少,尤其是那些平时不活跃的人。但问题也来了,有个死党直接私信骂我:“你吃饱撑的,发个空气圈人?” 搞得我挺尴尬的。
中间阶段:对比普通内容
为了更清楚空白朋友圈的效果,我决定做个小小对照实验。周末两天,我一半发空白贴,另一半发带图片的生活分享。比如周六下午我发了个空框子,结果当晚就六个人回复。周日我po了张早茶照片写了句话,同样的朋友群里,只三个人理我。
总结下来优点还挺突出的:
- 大家更容易被勾起好奇,互动率上去了,特别是年轻人爱追新。
- 操作简单省事儿,不用费脑子写字或修图,两秒搞定。
- 内容显得神秘兮兮,适合吊胃口。
但缺点也明显:
- 容易惹人烦,朋友圈本来就是分享的地方,有人觉得你不靠谱。
- 内容空洞没营养,长期用下去朋友会懒搭理你。
- 碰到严肃事一点用没有,我试过发空白求助,结果没一个人帮。
对比来看,空白贴比普通贴更容易吸引眼球,但实用性不如,有点像糖衣炮弹,看着甜吃起来不顶饱。
阶段:硬着头皮坚持几天
我咬牙试了一整周,每天都发个一两波。结果发现这东西分人。自己圈子里爱玩的老铁们挺吃这套,互动哗哗涨;但那帮严肃点的朋友,像单位同事或长辈,私底下都拉黑我了几个。搞得我挺郁闷的,跑去问个明白人,他说这种技巧适合小圈子秀一下,别天天玩。
结束测试后,我反思了一下:这玩意儿当个新鲜小工具还不错,偶尔发发能搞点热闹。但要真当正经分享方式,太虚了,时间长了人缘全坏。我在博客写文章也是一样道理,光整花活儿没干货,铁粉都会跑光光。
说起这个,让我想起前阵子的糗事。去年我开始玩短视频,也爱试些捷径,结果内容太花哨,粉丝掉了一半多。我老婆还抱怨:“你这搞什么名堂,连基本活儿都不干了!” 后来沉下心分享实用心得,才慢慢拉回来。这事儿提醒我,啥功能都不能盲目跟风,稳扎稳打最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