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刷抖音,突然蹦出个视频,一堆人在那儿喊“胶泥胶泥”,背景音乐魔性得不得了。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新美食,看着跟果冻似的,挺无聊的。但底下点赞蹭蹭涨,连我老妈也在朋友圈发了张“胶泥”图,配文“哈哈太逗了”。我这人平时就好琢磨事儿,一看这热度就上头了,寻思着非得搞清它咋火起来的。
动手开扒,一步步查个水落石出
我先打开抖音搜“胶泥啥梗”,跳出一堆搞笑视频。一个个点开看,发现就是个简单模仿:大家拿彩色泥巴搓来搓去,配个快节奏音乐和夸张动作,假装在“搓胶泥”。我试着自个儿拍了个视频,弄点橡皮泥捏了捏,再配上那段音乐。结果发出去没啥水花,点赞不到10。不甘心,我就跑去微信群问朋友,几个群里炸了锅,有人说“这不就是咱小时候玩泥巴吗”,还有哥们儿笑话我拍得太正经,“太土了,不搞笑咋火”。接着我翻了不少评论,发现一堆人跟风发视频,标签越带越多,连“胶泥挑战”都出来了。
折腾了两三天,数据越攒越多。我统计了下点赞高的视频,90%都是那种意外逗乐的:比如一个人搓泥搓到崩溃,泥巴甩脸上;或者模仿别人搓得特认真,搞出反差效果。我还试了把音乐换掉,拍成慢节奏版,结果播放量少一半!这过程中,有个现象特明显:越简单的东西越疯传,大家互相抄着玩,像滚雪球一样。
揭秘为啥火得一塌糊涂
我自个儿试了好几轮,结合观察,终于摸清门道了。胶泥火起来就凭三点:
- 一是超简单,谁都能整:根本不用技术,弄点彩泥或橡皮泥就行。我跟邻居小孩试了把,她三分钟就搓出个视频上传了,门槛低得吓人。
- 二是情绪传染,集体犯傻:音乐带劲+动作夸张,看了就想笑。我录失败那次,评论区就骂“死抠细节的别玩”,大伙儿跟着拍就是图个欢乐,跟风骂人也能火。
- 三是平台算法推波助澜:抖音标签推得猛,我搜一次它就死命推荐类似视频。粉丝少的号一发,系统也硬给曝光,造出个“全民都在玩”的错觉。
说白了,就是个大众狂欢,靠互联网这大锅饭,简单东西越煮越热。
个人感悟,跟我的奇葩经历挂钩
这让我想起去年一段糗事。那时我在超市打工,老板突然搞活动,非要员工跳抖音热门舞拍视频。我心说好好干活就行,偏学人家扭来扭去,结果拍完发公司群,同事全笑我跳得像僵尸跳舞!老板一看热闹,就把活动铺开搞,弄成个“超市舞挑战”,一堆顾客也跟风拍。没两星期,本地超市圈都传疯了,连隔壁城市的分店都模仿。老板赚翻了,我却憋屈——明明起头只是个傻点子,咋就成爆款了?胶泥也这样:开始就是个普通笑料,结果网友集体发力、平台火上浇油,跟风玩多了就火透半边天。我后来辞职去写文章,就记着这事儿——网络时代,火不火看的是参与感,细节根本不重要。胶泥还在疯传,我也懒得再搓了,记录完就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