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满100岁称为什么?期颐含义一看就懂!

昨天陪奶奶去社区体检,听见隔壁大爷聊天提到“期颐之年”这个词儿,我当场就懵了——满一百岁不就叫百岁老人嘛这“期颐”又是啥玩意儿?回家越想越抓心挠肺的,干脆翻箱倒柜查起资料来。

查古籍差点翻车

先抓了本《说文解字》当枕头垫着查,结果这古董字典连个“期”字都没标清楚含义,气得我差点把书扔床底。转头翻《释名》,里面倒是写着“期,要也;颐,养也”,可这解释跟谜语似的——要养?养养鱼还是养花?差点没把我整得更迷糊。

从书架角落扒拉出皱巴巴的《礼记·曲礼上》,抖掉灰尘翻到第七页,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百年曰期颐”五个字明晃晃印在那儿!郑玄还夹了行小字注:“期,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好家伙,敢情百岁老人行动不便,全靠子孙“尽养道”伺候着!

亲戚对话神转折

正拍大腿喊“破案了”,奶奶突然打电话过来:“大孙子,今儿社区李爷爷问起期颐是啥意思,你不是说查资料吗?明儿给讲讲?” 我脑门儿瞬间冒汗——总不能跟老人家用文言文硬掰?

干脆煮了锅速冻饺子端去奶奶家,边吃边比划:“您看,百岁老人就像咱这饺子皮儿,期是围着、顾着,颐是喂饭喂水——儿孙团团转伺候吃喝拉撒,这不就期颐嘛” 饭桌上三姑六婆全乐了,二舅爷还呛了口饺子汤:“咳…那以后管李老头叫‘饺子皮儿’得了!”

回去路上越想越乐——本以为查个生僻词顶多装个文化人,谁成想白捡顿饺子宴。这破案过程够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