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中组织笑料的手法叫什么?3分钟搞懂“抖包袱”精髓!

我咋寻思着要学这个的?

那天闲得发慌,刷视频刷到一个天津相声,演员讲了个包袱,逗得满场哄堂大笑。我就纳闷了,这玩意儿为啥这么好笑?脑袋一热,赶紧打开手机,查了查“相声里搞笑的那套叫什么”,结果蹦出来一堆“抖包袱”这个词。看着就头大,跟学英语单词似的,寻思着肯定难懂。可我这个人,就爱瞎折腾,非得自己动手试试,看能不能三分钟搞懂啥意思。

直接开搞的学习过程

我打开电脑,搜了个相声大合集,选了马三立的几段视频。点开一看,全是老北京话,啰里八嗦的,听得我一头雾水。心想,这不就是讲破段子嘛咋就抖包袱了?先试着记下他的词,比如什么“卖假药的,骗傻子”那段,还用了手机录音,反复听了三遍。发现每次搞笑前,他都会憋个闷气,把观众吊着,然后突然爆出个笑点,笑得人满地打滚。

  • 第一步,我抄了几个包袱词儿,比如“那小子偷鸡不成蚀把米,结果把自己给卖了”。
  • 第二步,试着讲给自己听,讲着讲着,笑点没了,听着跟念经似的。
  • 第三步,改方式,对着镜子演,还拉来朋友围观,憋足了劲儿,想把包袱抖出来。

朋友们开始还捧场,听了两遍就不耐烦了,说“你这包袱跟死狗一样,抖不出来”。我那个气,心说这玩意儿肯定有门道,不是瞎糊弄。于是又跑去抖音,找了几个教程视频,人家说关键在控制节奏:先铺垫细节,像捡芝麻那样慢慢来,突然来个反转换,就跟撒泼一样炸开。

咋搞懂的那点精髓

折腾了一个晚上,眼睛都酸了,还没啥进步。突然灵机一动,拿自己事试试:我上个月买菜被骗了十块钱,跟老板吵得脸红脖子粗,结局却莫名其妙和好了。这段子编出来,我憋着气讲“花了十块,买了教训”,朋友们笑喷了,说“这包袱抖得行”。这才明白,抖包袱不就是把糟心事包装得贼好笑吗?重点在预期落差:铺垫越长越细,爆点越意外,就跟踩香蕉皮摔跟头一样。三分钟搞懂了,不是学了多少技巧,而是动嘴皮子试错的成果。

现在回想,就跟学骑自行车似的,光看没用,摔几跤就懂了。学完这个,我再听相声就乐出声了,觉得包袱抖得真解气。生活里那点破事,编成段子说出来,不光自己乐,还让别人笑成一团。这不省了买票钱?可惜我讲得还是糙,朋友们笑完了总说“你这抖包袱,比原版还别扭”。笑就完了呗,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