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如山最新版本是多少的量化标准?一篇文章彻底为你讲清楚!

这个问题,我跟你说,我前年就开始琢磨了。为什么?因为我媳妇那会儿刚生完二胎,我丈母娘过来帮我们带娃。白天看是其乐融融,但到了晚上,我媳妇跟我说,她妈做的那些事,她自己小时候她妈可没这么干过,感觉标准一直在往上爬,根本没有顶。

我为啥要开始量化这个“母爱如山”?

我当时就愣住了。我从小听到的就是母爱伟大,但从没人告诉我这个“伟大”到底是个什么刻度。你说一公斤米是米,一百公斤也是米,但“如山”到底有多重?是泰山还是个小土丘?

我这人就是轴,看不懂的东西就想掰开揉碎了搞清楚。那段时间,我正好手上一个项目延期,闲得发慌,我就决定自己动手实践,立项研究一下,能不能搞出个母爱量化标准V1.0。

小编温馨提醒: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绅士游戏/3A单机游戏大全,点我立即前往》》》绅士游戏下载专区

我立马拿出我以前跑项目用的那个老旧的Excel表格,开始设计我的土办法。专业术语咱不用,我就用最直接的四个维度去拆解:

  • 第一维度:时间投入(计时器)。每天投入到孩子身上的纯粹、不带敷衍的时间是多少。
  • 第二维度:经济投入(收据箱)。每月为了孩子花掉的钱,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零食、衣服等。
  • 第三维度:精力损耗(睡眠监测)。为了照顾孩子,平均每晚损失了多少小时的连续睡眠。
  • 第四维度:情绪缓冲(减压阀)。处理家庭矛盾、孩子哭闹、夫妻争执中,母亲承担了多少情绪垃圾的消化工作。

你看着挺简单?我一开始也觉得简单。我当时是这么开始的:我决定先从我妈身上下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经典款”的母爱标准。

动手记录:从秘密侦察到彻底失败

我当时想的是,直接问肯定问不出真话,谁会把自己的奉献清清楚楚地写给你?那不就成了邀功了嘛所以我决定扮演一个秘密侦察员

我先是偷偷摸摸在我妈常用的手机里装了一个时间追踪APP,想看看她刷短视频和给孙子买东西的时间对比。结果第二天就被她发现了,她问我:“你装的这是啥东西?怎么老提示我电量不足?”我脸红脖子粗地赶紧编了个理由,说是什么手机清理工具,赶紧给卸载了。第一次实践,直接扑街。

然后我转换策略,开始收集物证。我每天早上趁她没醒,就把家里前一天的快递箱子和购物小票全部收集起来,准备晚上录入Excel。我一连干了三天,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她买给自己的东西,几乎都是打折品和凑单的日用品;买给孙子和我们的东西,动辄就是品牌的、贵的。当我把这个数据试图加总的时候,我发现收据多到让我头皮发麻,光是奶粉和尿不湿的钱,就已经超过了我自己一个月的烟钱。

最难量化的是情绪。

我尝试用“争吵次数/分钟”来量化第四维度,但很快发现这是扯淡。有一次,我爸妈因为电费的问题吵了起来,我妈愣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说是她没注意关灯。后来我偷偷看了一眼电表,根本没超额。她只是不想让我爸继续生气,自己做了那个“减压阀”。这种情绪的牺牲,我用Excel里的数字根本表达不出来。

实践结果:母爱不是一个量,而是一种常态

我整整折腾了两个多月,我的Excel表格从V1.0迭代到了V3.5,记录了上百条数据,光是记录我妈帮我们做饭洗衣服的时长,就累加了超过300个小时。

我把这些数据堆在一起,看着那堆数字,我反而找不着北了。一开始我想得是,如果这些数值达到某个阈值(比如年投入五万块、损失睡眠一千小时),就能定义为“如山”。

但实践告诉我,这个想法错得离谱。那些数字加起来,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个可量化的标准,而且这些数据还在以一个无法停止的加速度增长。

最终我明白了:

“母爱如山”的最新量化标准,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而是一个持续的、无法回收的、且不断超越自身历史记录的付出过程。它是无声的。你试图用数字去定义它的时候,这些数字反而会变得廉价。

我把那个Excel表格删了。因为记录本身,比任何一个加总的数字都更让我心惊肉跳。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提什么量化标准,而是直接上手,开始分担我妈和我媳妇的工作量。这比研究什么数字,实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