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聊聊我最近搞的一个小比赛,用的是瑞士轮赛制。之前总听人说这玩意儿好使,可我总觉得有点玄乎,这不就是淘汰赛的变种吗?有啥特别的?结果自己试了试,发现还真的挺管用。下面从头到尾说说我的经历,从起意到结束的每一步。
起意和准备阶段
先说我为啥想到搞这个比赛。上个月,我们社区组织了一场桌游大赛,一共20多个人报名。以往用的是单淘汰制,输家直接出局,搞得大家怨声载道——有些人来玩一趟,十分钟就被淘汰了,抱怨白花钱白费时间。我寻思着,这样下去不行,得换个方式让大家玩得开心点。我刷了点攻略,发现有人推荐瑞士轮,说的神乎其神,号称能减少被淘汰的挫败感。我想,试试就试试,反正是小规模,搞砸了大不了赔点儿饮料钱。
说干就干,我开始筹备。第一步是定规则:比赛总共五轮,每轮随机配对,赢家加分,输家不直接滚蛋,分数按战绩排。参与者要求不高,我就发了个微信群消息:“想玩的来报名,赢了奖励零食,输了就当练手!”结果一天就凑了24人,比我预期的还多。我还准备了计分表——直接用手机Excel搞的,简单粗暴,不需要啥高端工具。我安排了场地和道具:找了个空闲的会议室,摆好桌子和棋子,花了不到半天搞定。
实际操作过程
比赛开始那天,我一大早跑去布置,心里还挺忐忑的,怕出啥幺蛾子。第一轮配对用了个微信小程序,随机抽的对决名单,靠手动分组。结果一开场就出了问题:有俩玩家迟到,其他人起哄说重分呗。我只好临时调整,把迟到的人凑一块儿打,算是应付过去了。之后每轮配对也挺简单——按分数高低分组,赢的多配对厉害的,输的找弱的打。我盯得紧,每轮结束当场宣布分数和下一轮对手,大家都围着听,气氛很热闹。
过程中遇到个小麻烦:第二轮时,一个玩家分数垫底,心情低落说不玩了。我赶紧过去安慰,说这赛制是给每个人机会,哪怕输得多,下轮找软柿子就能追分。结果他真坚持下来了,后面还赢了一把,笑得合不拢嘴。搞完三轮后,大家都有经验了,效率提高不少。到了第五轮,前几名分数咬得紧,竞争激烈却没人抱怨不公平。结算时,我拿着手机快速排序,最高分的拿了冠军,大家笑嘻嘻分零食,没一个早早出局的。
成果和反思
整场比赛花了三小时搞定,大家玩得尽兴,没半途走人的。复盘时,我总结了五大优势:为啥瑞士轮赛制这么香?看看我亲身试出来的好处。
- 减少了挫败感: 输家不会马上被淘汰,多轮机会找回场子,让大家心态平和,抱怨少了很多。
- 公平性高: 配对基本按分数来,越到后面越对阵实力相当的,没人觉得被针对。
- 参与度拉满: 每人至少打满多轮,没人白浪费钱,都愿意再来玩。
- 组织简单: 不需要太多工具,手机算算分就能搞定,搞起来不费劲。
- 爆冷惊喜多: 分数低的选手能逆袭,刺激大家保持激情,比赛看点更足。
事后想想,这玩意儿真适合社区或小团体的活动,搞比赛必选它。我打算下次公司年会也用这个套路,说不定奖金还能省点零食钱!实践出真知——别光听别人吹,自己上手玩一遍,才能懂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