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哪个城市多次出现海市蜃楼?揭秘这座神秘城市

今儿真给我累够呛!本来只想查查海市蜃楼到底怎么回事,结果一脚踩进了资料堆,差点儿没爬出来。事情得从上周四说起,我老婆刷短视频,看到个山东蓬莱又冒出来海市蜃楼的新闻片段,画质糊得跟打了马赛克似的。她随口问我:“这地方咋老出这种幺蛾子?假的?”

这话可给我问懵了。我寻思着,对,新闻里每次提海市蜃楼,好像十次有八次都扯上蓬莱,这地方真这么邪乎?我得去扒扒老底儿!说干就干,我立马抱着保温杯坐到电脑前,把“蓬莱”、“海市蜃楼”这些词儿轮番塞进搜索框。

一、查古书翻地方志

头一个撞上来的就是北宋沈括写的《梦溪笔谈》。这老哥在书里白纸黑字记着:“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谓之海市。” 登州,可不就是现在的蓬莱那块儿嘛我心说这老爷子说话应该靠谱,至少不是瞎编。

接着翻地方志,更离谱!那本地县志跟本奇幻小说似的,什么“忽见山颠有城郭隐隐”、“海鳖负山而出”这类记录一条接一条,我一边看一边乐。嚯!合着从明朝清朝到后来民国,几百年了,蓬莱人隔三差五就能在自家海边看免费裸眼3D魔幻大片?当地人怕是习以为常了!

二、名人背书有点狠

没喘口气儿,我又去翻名人语录。好家伙,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大文豪苏东坡当年在蓬莱当官儿,估计也是闲得,专门写了首《海市诗》,开头就说:“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连他都瞧见过!我这下真有点坐不住了,这蓬莱怕不是有啥“特异功能”?

心里头痒痒,想亲眼看看这神仙把戏。可惜我在河北,跑去山东可不容易。我就托了个在烟台的朋友,让他帮我盯着点本地小道消息。结果这小子甩给我一堆资料,说是以前蓬莱电视台拍过纪录片,最狠的是1988年那次,全球直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都跑来架摄像机,硬是拍了个清清楚楚,楼房街道跟真的一样,悬在大海上面飘了快六个小时!这玩意儿假的能骗过联合国专家?我寻思着,这蓬莱没跑了。

三、蹲海边吹冷风

光看资料哪够!得,我咬咬牙,趁着个周末,真买票杀到蓬莱去了。到地方已经是下午,海边那个冷风吹得我脸都麻了。我背对着呼呼的海风,蹲在蓬莱阁附近一个礁石堆后面,眼睛盯着海天交接那条线,一动不敢动。

海边风是真大,鼻涕泡都快吹出来了。等了大半天,海水被太阳晒着,热气儿往上窜。身边一个裹着厚棉袄、蹲那儿卖烤鱿鱼的老大爷斜眼瞅我:“小伙儿,等海市呐?这个点不容易见。” 老大爷挺热心,“得是春末夏初那阵儿,天刚蒙蒙亮,又闷热,海面起层薄雾的时候最稳。”

我心想来都来了,接着蹲呗。眼睛都瞪酸了,海面除了晃眼睛的反光,啥都瞅不清。手冻得冰凉,伸进兜里摸手机想看看时间,结果一抬头,哎哟我天!海平线那头好像不太对劲!模模糊糊的,看着像有堆错落的高楼剪影,一会儿浓一会儿淡的。眨个眼的功夫,又没了!难道是我眼花了?急得我赶紧掏手机,可那影子就跟躲猫猫似的,没等我镜头对上去,早跑没影儿了。

四、总结陈词

这一趟折腾下来,我是真服气了。

  • 历史记载忒多了:翻发黄的旧账本都翻得手酸,人家蓬莱就是天选的“幻影播放厅”,从汉朝一路演到
  • 位置太合适了:卡在渤海黄海交界那片,暖乎乎的海流碰上冷空气,再赶上特定的没风闷热天,海边的水汽跟变戏法似的,蹭地一下就把远处的光景给“复印”到天上了!这地方简直就是给海市蜃楼量身定制的戏台子。
  • 眼见为实:虽然我就瞟到那么一眼,还没拍着,但海风糊脸那会儿,确实瞅见了!这东西骗不了人。

临走时,我跟卖烤鱿鱼的大爷唠嗑,他撇撇嘴:“这有啥稀奇的,我们这儿隔几年就能撞上一回,老一辈都讲,这是海龙王搬家搞出来的!” 真是风水宝地?科学道理嘛估摸着就是那地方的海水、空气、太阳光打配合搞出来的把戏。反正,要论地球上哪儿能最大几率蹲到海市蜃楼,那必须是——蓬莱!没跑的!